高一后去加拿大留学,从高二开始,共留学八年。
经历过多次申请,包括高中申请,本科申请,研究生申请,实习申请和工作申请。
有过寻求中介机构的经验,也有过自己diy申请摸索成功的经验。
最后成功获得多伦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offer,以及两个高质量实习offer和加拿大正式工作的offer。
出国留学原因
出国其实是一个对我来说非常临时的决定,我是直接在中考后被父母通知的。
本来预计是高一直接出国读高中,但是由于我想体验一下国内的高中生活,我和父母商量在国内多留一年。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一年,我可以感受到国内外学习氛围和环境的差异。
国内学习较为严格,竞争也是非常的大,每个月的月考、平时的测验、以及各种试卷练习都在时刻提醒同学们努力的重要性。我觉得国内的高中更让人有紧迫感,对培养学生坚韧、坚持的习惯和个性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完成高一的学习后就踏上了去加拿大留学的旅程。
高中申请 – 依赖中介帮助
我的高中申请是全权交由一个中介机构处理的,包括语言培训,选择目标城市,选择目标学校,文书准备等等。由于当时年龄较小,并且对留学这个事情毫无经验,我认为选择一位可靠的中介是非常明智且高效的。
当时我的中介根据我和我父母的想法和要求,选择了数个高中供我们挑选。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我的中介帮我准备了文书材料,帮助我和学校进行了各种沟通。
这时候一个靠谱的中介的重要性就有所体现了,当时的我毫无申请经验,我觉得在那个阶段,我虽然知道我想要出国留学,需要选择申请学校等,但其实一切无从下手。我不知道去从什么纬度去评估和选择学校,也不知道从哪个网站或用什么方式去找到学校相对应的申请流程,更不用说文书准备等工作了。这时候我的中介帮助我从零开始,在我个人的想法意愿以及能力寻找了合适的学校,并且高效的整理出相对应需要准备的文件等。
同时,中介机构帮助我和学校进行了沟通,当我的申请遇到疑问但是在官网又找不到解答的时候,中介老师通过发邮件等方式,成功和学校建立了一对一的直接联系,大大提升了沟通的效率。
在中介的帮助下,我和目标学校进行了远程考试和面试。中介也针对性的帮我进行了面试辅导,让我在短时间内成功准备了面试,给面试导师留下了比较不错的第一印象。
最终通过了他们的考核,成为了一名女校的学生。
本科申请 – 部分依赖中介帮助
高三的时候,我找一家中国中介,协助我的文书材料准备,我在他们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本科。
其实当时由于在加拿大已经呆了两年左右了,我的英文能力提升了不少,对国外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的本科申请大部分由我自己完成,但是在文书材料精修上我仍然是找了中介机构帮忙。
当时投递了三个学校,分别是Simon Fraser University(西蒙菲莎大学), Western University(西安大略大学)以及University of Toronto(多伦多大学)。从最终结果来看,我成功得到了这三个大学的offer。
专业选择
我的申请策略非常简单,首先选定自己想选择的专业。
我的成绩单分数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学习上的科目优势和能力侧重。数学是我的强项,加上我有微积分的基础,于是我很快的定下了数学这个专业。
同时我看到了统计这个专业的未来市场,我自己在网上搜寻了查看了相关资料,包括统计对基本概念以及应用等,我认为大数据会是将来热门的专业,我就选定了数学和统计为我的专业。
学校选择
选定专业之后,选择适合的学校也是非常关键的。
我选择学校也是用了非常简单的逻辑,我首先确定的是自己的Dream School,也就是多伦多大学。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最高的学府,数学系也是多伦多大学的强项之一,同时,地理位置在我眼里也是多伦多大学的优势之一,我比较喜欢生活方便的大城市,也比较喜欢热闹,所以我最想去的就是多伦多大学。
但是申请大学不可能只申请一个Dream School,考虑到现实原因,也许多伦多大学不能百分百稳进,我查看咨询了加拿大学校。我的朋友推荐了我Western,它的商学院是可以和常春藤比肩的。我同时也初步了解了商科的概念,商科的概念更加广泛,我认为商科可以接触学习到的科目也许会更多,于是选择了Western作为我的第二选择。
最后,我的第三选择是SFU,这是一所位于温哥华的大学,就在我高中的附近,其实我对温哥华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非常的熟悉,但是SFU的综合排名其实并不靠前,所以我将它作为了我的保底选择。
其实当时的心理只是想选择一个尚可的保底大学,让自己不至于没有大学可以上。而如果真的只能去SFU,我的想法也是在SFU学完大一后申请转校,可以转到UBC或者UofT。
这里给各位学弟学妹一个小tip,其实加拿大本科期间转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实也是可以提高大家去Dream School的几率。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高中后的第一次本科申请由于各方面原因并没有去到想去的大学,但是在大一的时候非常的努力,获得了很高的gpa,在大一期间申请更好的大学学府去读大二,并在新大学完成了自己的本科生涯。
这是一个不错的“迂回战术”,而这样得到的毕业证也是新学校,也就是更好的学校的毕业证。
网申
我的大学选择完毕后,我进入到了正式的网申环节。
网申其实说难不难,但是其实琐碎的事情还是很多。
我首先在各个学校的官网上找到每个大学不同的申请流程,包括最重要的各个时期的deadline等。我创建了自己的申请账号,并且开始准备相应的文书材料。
这里要提醒各位学弟学妹们,文书材料准备可以说是除了成绩之外最关键的可以展示你自己的能力和想法的一个步骤了,各位学弟学妹可以尽量抓住这一个机会,尽力的展示真实的、正面的自己。
不同学校的需要的文书材料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学校不同专业也是不同的,比如商学院,一般都是需要递交申请视频,具体内容大概就是根据学校提供的主题,自己录一段几分钟的视频,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这一步对于国际学生而言,不止需要注意自己的英文流畅和语法等问题,更要注意自己表达出来的态度和想法,这对每一个申请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最完美的答案是让审阅人记住你的努力、对学校的热爱、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未来学习生活对向往。
这一步其实是需要好好准备的。
我个人是没有在本科申请阶段经历面试,但是我觉得如果大家遇到面试或视频申请等环节,最好是可以问问身边经验比较丰富、对申请比较有经验、英文比较好的朋友们,或者寻找一个中介老师针对性的准备一下,因为视频申请或者面试其实比文书申请可以更全方位的让面试官、审核人了解申请者。
如果好好准备,可以大大提高录取率,而面试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也许不会是语法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面试官想看到申请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如何思考,更考察申请人的soft skills,并且想看到申请人对学校的热爱和兴趣。
而对于不需要视频录制的专业,可能会需要一份类似自我评价的letter等。
我申请的多伦多大学就需要这样的letter。我是很慎重的对待了这次申请和文书书写,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寻找了一家中介机构帮助我。我根据主题自己先写好了底稿,包括我的自我介绍,我对学校的热爱,我的想法等等,然后递交给中介老师。
中介老师不止是帮助我修改语法等小问题,更重要的是查看我的文章结构,并且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包括根据她的经验,提出多伦多大学和我想去的专业更看中的是什么skills,我应该如何让我的文章可以体现我是具备这些skills的一个有竞争力的申请人。
我这个稿子来来回回修改了七八遍。在中介修改之前,原本我的文书有点乱,什么都想表达,但是什么都没有表达透彻,其实这也是很多申请人会出现的问题,我后来自己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取出最重要的几点,然后着重描写,然后中介老师帮我调整了文章的结构,让文章更具有框架性和逻辑性,让审核人可以快速提取到关键词从而了解我的能力和思想。
文书材料准备充分、成绩单到位以后,我便开始了网申投递。我根据官网指示的流程,重点关注了各个重要的deadline,同时我和我很多的高中同学一起申请,我认为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申请的注意事项,互相告知某些重要的deadline等。
我的高中因为在BC省,因此我需要特别注意我的BC省考成绩的寄送,我记得当时我及时寄送了省考成绩,但是多伦多大学一直没有confirm收到了我的成绩,我非常的着急,然后自己去查找了多伦多大学招生的电话,然后给他疯狂打电话去催促,当时电话还一直打不通,我也发了email,去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这里还有一个小tip给大家,国外的联系方法可能和国内真的很不一样,国内可能一个电话马上就可以搞定,但是国外更依赖email沟通,我当时也是非常的不适应,因为有些email发出很快会有回应,但是很多email发出后可能会跟你说,回复需要xxx个工作日(一般官方的email都会这样)。
因此,我觉得申请一定要需要提早准备、提早发现问题然后提早联系学校,或者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就寻找一下别的联系方法,例如找一下别的email address或者找到联系电话直接打过去比较好。
我的网申除了那个小问题之外,别的都是比较顺利的。第一个下的offer是Western,第二个是SFU,最后一个是UofT。
我记得越早申请其实会越早发offer,也有early admission这个概念,有些early admission的各个deadline是和正常申请季是不一样的,从而收到offer的时间也会更早一些。因此也是推荐各位申请人尽快的提供文书递交申请比较好,从我个人理解来看,早申请,录取的几率更高点,因为那时候的竞争比较小。
研究生申请 – DIY申请
我的研究生只申请了一所学校,也就是多伦多大学,理由之一是因为我习惯了多伦多的生活,比较不想换地方了,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综合来说都数一数二的大学,我也不想换国家,因此就觉得留在本校比较好。
我申请的是Master of Management and Professional Accounting这个项目,这个项目为期27个月。其实也有12个月和24个月的选择,但是这两个是给拥有会计基础的学生申请的。
我本科就读的是数学和统计,因此只能选择27个月的项目。
我选择的理由也是蛮简单的,首先这个项目是属于商学院,虽然主攻会计和管理,但是项目课程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marketing,finance,financial management,merge and acquisition,甚至还有statistics,可以在我本科所学习到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项目涵盖了两段4个月的实习,也就是学生需要在每年1-4月去寻找实习(不上课,纯去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衔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也是让我去适应多伦多工作生活的一个机会,我会经历申请工作,工作面试等环节,去push自己踏出寻找工作的那一步。
于是,我选择了这个program,也只申请了这个program。
我大四去参加了这个program举办的Information Center,这里提醒各位学弟学妹们,其实很多研究生专业或者本科会去高中或大学举办Information Center,会邀请各位学生去听,这些通知也会在校网上po出来,大家可以适当的关注自己想申请的专业和学校的官网通知,注册一个账户,这样他们有类似的消息可以发到你们的邮箱,你们就不会错过这种比较有效的events了。
如果对某些专业/学校有兴趣,去参加一下这种Information Center是非常有利的。Information Center其实主要就是来一个这个学校/专业的负责招生的老师,他会先介绍一下这个学校和专业,比较普遍就是介绍下申请流程,招生标准,这个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什么,这个专业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其实都是双向的选择,学校选择适合的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information center来辨别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是否要进一步申请。
除了这些比较统一的介绍,Information Center之后,有疑问的学生还可以针对性的提问。
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当时是直接拿着我的成绩单和个人简历,询问了招生的那位老师,我就问说我这个成绩和能力,是否是这个项目所希望的申请者。
当时那位老师和我说希望还是比较大的,于是我才只申请这一所学校和这个专业,就没有去找另外的保底学校了。我觉得吃不准的申请者其实还是可以去用这个方法试试看,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和录取可能性有一个更具体的把握。
研究生的申请流程其实和我申请本科经历的差不多,除了有三个环节不一样。一是GMAT考试,二是推荐信,三是面试环节。我着重讲一下这三点吧:
GMAT考试
由于我申请的是商学院,GMAT成绩是必须要递交的。
我当时决定申请研究生其实是一个比较临时的决定,而我当时打算考两次,选择更高的一个分数,因此给我准备的时间大约只有一个多礼拜。
我当时先询问了准备过GMAT考试的朋友,我当时就想借鉴她的学习材料等,她就把她用过的材料和我说了,我当天就冲去书店把书买了。GMAT的数学部分对我来说还算容易,我打算冲满分,我一晚上练习了一下就心里差不多有把握了,大部分中国学生可能对数学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因此推荐各位学弟学妹们把时间花在英文逻辑和写作这块,这些考察的不仅是词汇语法等,GMAT更考察的是逻辑。
理解题目和选项是一回事,用英文去思考是考试的难点。我当时由于时间来不及,只能按照书上列出的方法去练习,突击学习了一个多礼拜就直接去考试了,万幸的是超过了学校规定的录取分数80多分,因此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是必须要说我GMAT也是准备的不够充分的,所以推荐各位申请者,尤其是要冲刺高校的学生,一定要早做准备,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GMAT的,大家可以多考几次,选择一个更好的成绩。就我个人而言,第一次由于紧张,也没有模拟过考试,所以发挥的并不好。大家应该给自己留一个缓冲的时间,以防万一第一次考试考的不理想。
推荐信
申请研究生基本都是需要推荐信的,一般是2-3封推荐信,根据项目和专业不同,要求不同。
而给你写推荐信的老师越有资历,越厉害,越有名望,职业title越多,那你的推荐信的质量就越高,也更受重视。
我当时申请需要两份推荐信,我一共询问了三位大学教授,第一位拒绝了我,后两位在我的努力下答应了帮我写,而每个教授愿意写推荐信的原因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我当时先是去询问了我大三的一位教授,研究生申请开始的时候是我大四上半学期。由于我大四的成绩并没有出来,我只能先去问大三的教授。但是我们专业大学课堂学生很多,我并没有和这位教授有过过多交流,所以他也并不认识我。
我当时也没有要推荐信的经验,比较开门见山的说了,但是这位教授说对我没有很深的印象,并且我的成绩也没有达到A+这样的程度,因此他很直白的和我说并不能为我提供他的推荐信。
我当时其实有点受打击,这里提醒各位学弟妹,如果有申请研究生的打算,提高成绩固然重要,和教授建立联系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课堂人数较多的专业,由于学生多,教授根本不会记得谁是谁,那让教授记住的方法可以是在老师office hour的时候单独去找他,问他问题,甚至可以和他聊聊他曾经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
外国人很多都很乐意聊天的,到时候你需要他帮你写推荐信的时候开口也不会太突兀了。
这位教授拒绝我后,我等到大四上半学期的成绩出来,我有一门课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我于是选定了这位教授打算再去试一试。
我事先在Linkedin上了解了这位教授的经历,包括他是什么大学的,之前的专业是什么,还有就是他除了是我们的教授外是否还有别的职业title等,寻找出和他的共同点,总结出我想问他的问题,然后在他office hour的时候我就去了。
这次我并没有开门见山的开始,我就问了一些他之前学习经历,我现阶段遇到的困惑啊什么的,就是和他扯一扯,希望他可以给我一些申请研究生的建议等,然后再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提出能不能为我写一封推荐信。
他当时询问了我的成绩,我如实告知,他就比较爽快的答应了,我于是将他的email和姓名等信息录入我的研究生申请系统,系统会发email给这位教授,他直接点link进去填写就可以了,而他写的内容我是不能看见的。
至于第二封推荐信来的更加艰难一些,有一位教授是我大四上半学期的教授,他的职位title比较多,经验丰富,是一位很有声望的教授。他这几年都没有为任何学生写过推荐信,理由是因为他快要退休了,已经封笔了,好几位学生去问过他都被拒绝了。
我在他的课上成绩很不错,又因为他的推荐信质量很高,我想去尝试一下。于是我去了他的office hour,不出所料他说虽然我的成绩不错,但是他快退休了,而且对每一位学生都了解不深,没有打算为任何人写推荐信。
我并没有就此放弃,当时我也真的非常想要他的推荐信,我表达出对他推荐信的渴望,并且提出我可以做一些项目,让他了解我的学习能力。当时他授课的是一门统计课,在课上我们学习了一个数据分析软件R。他思考了一下后说不如我帮他用R做一个项目帮助他,他可以从这个项目看出我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能力,这样他的推荐信也有内容可写。
我和他讨论了具体项目的内容,然后他规定了一个deadline。我回去后快速的研究了整个项目并且在deadline前递交了我的项目结果。他非常满意这个结果,并且同意为我写他的推荐信。
至此我的两封推荐信就完成了。
面试环节
面试环节几乎是每个商学院必备的环节,也是申请过程中比较后期的环节了。
我当时罗列了很多可能问到的问题,整理了大概好几千字。我认为面试官并非仅仅在意你对其专业的具体知识的了解,更在意的是申请者对专业的理解和热爱,以及申请者的性格和soft skills。
他需要判断申请者是否适合他们的专业。
就我的看法,面试官从申请者的学习成绩以及推荐信等方面已经可以大概掌握申请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而面试官不会指望申请者在研究生开始前就对专业知识对答如流,因此会更注意申请者对此专业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和热情,如果申请者对专业并不了解,那说明他根本没有想好是否要进入这个专业,可以推断他对这个专业的热情不大,以后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也比较小,那面试官是不太会接受这类申请者的。
图片
而另一方面面试可能也会从申请者的回答中判断申请者的soft skills,判断申请者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是什么想法,会如何解决,以此判断申请者的长期发展的能力以及是否适合这个专业。
如果通过了这两关,我认为面试通过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这里给各位学弟们一个小建议,大家可以列出一些经历过的事情、遇到的困难,以及你的解决方法。从你的解决方法中,面试官可以了解你的思维逻辑是否清晰,你的行为是否恰当,你是否有problem-solving skills等。
同样,比起宽泛的谈话,你描述的具体事情可以给面试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我当时被问的问题包括:我认为我自己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以及研究生生活会很辛苦,而我对multi-task是什么看法。我分别进行了举例,和面试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让他充分理解了我的想法。
最后面试官当场给我发了offer,我也完成的研究生申请的最后一关。
给申请人的意见
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我认为在自己无从下手的时候,寻求外部的帮助是一个比较高效和有意义的选择,而当自己对申请学校和专业的各个流程都有所把握的时候,可以自己尝试申请,但可以在自己薄弱的环节寻求外部帮助。
而在申请过程当中,文书的逻辑性和关键信息输出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文书材料是让你脱颖而出的关键,大家不能只纠结于文书的语法等,更重要的是让审核人看到你的独特和热爱。
而面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面试表现是可以突击提高的,申请人需要了解面试的意图、以及面试官想要的样子,从面试回答以及面试表现出发,提高自己的面试技巧。
申请是一件长期需要努力的事情,不仅在申请期大家需要严格按照申请流程去准备,更是在平时学习中需要努力,为申请打下基础。
祝各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心仪的offer!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