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值钱”这句话,最早是东京地铁口卖便当的大叔说的。1993年,他儿子早稻田毕业,回家啃老。
\r\r
三十年后,同样的剧情在北京回龙观重演:985硕士投了六百家简历,最后去面了家奶茶店,时薪22块,还得轮夜班。
\r\r
别急着叹气,数据更扎心——2024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飙到97.3%,可每十个新人里,四个是“派遣”,没有年终奖,也没有婚假。
\r
光鲜数字背后,是“有工作”与“有尊严”之间越来越宽的裂缝。
\r
把镜头拉近,会发现“学历通胀”像一场慢动作车祸。1985年,日本本科毕业证等于一辈子多赚三成工资;2020年,溢价只剩11%,跑不赢通胀。
\r
中国也在同一条曲线上狂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离日本泡沫巅峰的61.5%只差一口气。
\r
换句话说,列车快到终点站,我们才上车。
\r
更尴尬的是,两国都选择“考研续命”。
\r
日本1997—2000年研究生人数三年翻倍,中国2023年424万人冲进考场,把图书馆门口的黄牛都逼成了“代排队”产业。
\r
可读完又怎样?
\r
东大博士去区役所当窗口办事员,北大硕士挤进杭州街道办,编制外。
\r
学历被拉成橡皮筋,越长越回弹,抽得脸生疼。
\r
企业那边早换了玩法。
\r
丰田去年干脆取消学历起薪差,统一按“技能矩阵”定级:你会写Python、能带团队,就比只会写论文的硕士多拿30%。
\r
日立更绝,给员工发“技能护照”,内部跳槽像打游戏升级,证书和经验直接兑积分,学历只占一小格。
\r
德国更彻底,2023年职业教育背景应届生录用率首次反超大学生——老板们发现,让机床先转起来,比让PPT飞一会儿更赚钱。
\r
有人开始“反向操作”。
\r
大阪一所三流私立被曝虚构合作企业,把就业率刷到98%,结果学生一毕业就“被就业”。
\r
另一边,日本7%的30—40岁上班族正排队退还学位,重新读职业专门学校,学护理、学无人机维修,两年出来月薪反而涨了一大截。
\r\r
北京也有样学样:2023年“国家工程师奖”名单里,职业院校背景占了三分之一,媒体标题写得直白——“没上过本科,照样拿国家级”。
\r
最魔幻的是韩国,52%的年轻人手握本科文凭,却集体选择“四弃”:恋爱、结婚、生子、买房全不要,直接躺平。
\r
学历像一张被刷爆的信用卡,额度还在,信用却破产。
\r
那普通人还能怎么办?
\r
别把学历当护身符,把它当入场券,用完就扔。
\r
手里最好再攒两张硬通货:一张行业认的证书,一个能讲清楚的项目。
\r
比如数字化人才认证,三年报考人数翻四倍,企业愿意给溢价,因为真缺人。
\r
再比如“技能+学历”组合:本科+无人机驾照,月薪轻松甩开纯学士两条街。
\r
学历是底裤,得穿,但没人把它套头上挡风。
\r
政策也在踩刹车。
\r
中国新版“职教高考”打通专科到研究生通道,和日本“专门职大学”一个模子,用意明显:把洪水引向另一条河。
\r
只是河堤还没修好,谁先换赛道,谁先湿鞋也先捡鱼。
\r
最后一盆冷水:经济下行期,窗口期短得像便利店关东煮,晚去五分钟,只剩萝卜。1995年日本公务员报考人数五年涨七成,如今中国国考连续五年破百万,同样戏码,同样结局——录取率跌到1%,大多数人还是陪跑。
\r
区别是,有人跑完回去继续刷题,有人转身去学了Python、焊工、宠物美容,三年后,后者开了三家连锁店,前者还在等面试通知。
\r
所以,下次再听到“学历贬值”,别急着吐槽,先摸摸自己口袋:除了那张纸,还有啥能让市场当场买单?
\r
如果没有,就当机立断去攒,哪怕只是先考个咖啡师证——至少,在下一个寒冬来临前,能给自己冲一杯热拿铁,再慢慢想下一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