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中学生均分又双叒叕创新低的消息,直接把华人父母的朋友圈炸成了“大型心梗现场”。有人晒出孩子满是红叉的数学卷,配文“这道题我家狗看了都摇头——至少它知道1+1=2,我娃写个‘1+1=苹果’还说在‘跨学科融合’”;还有人对着成绩单拍桌,“每年交的学费够在国内买个小平米学区房,结果娃连‘quarter(25美分)和dime(10美分)加起来是多少’都要掰着手指头数三分钟,合着这钱全花在‘感受美式自由空气’上了?”
要知道华人父母对娃的教育投入,那可是“下血本不眨眼”的级别。从小学就送进学费堪比私立大学的精英中学,周末排满数学补习班、科学营,连暑假都要砸钱报“藤校预备役”夏校,就盼着娃能在“快乐教育”的大环境里悄悄卷赢。结果倒好,全美中学生数学、阅读均分齐刷刷往下掉,尤其是数学,据说有学校初三还在练“2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美其名曰“夯实基础”,华人家长看完直叹气:“我当年在国内小学二年级就背完乘法表了,这不是夯实基础,这是给基础盖了层水泥板啊!”
更让家长哭笑不得的是学校的“迷之操作”。有家长吐槽,孩子拿回的试卷上,一道“3×4=12”的题被判错,理由是“解题过程没有体现‘多元思维’”,正确答案得写“可以把3拆成1+2,4拆成2+2,先算1×2+1×2+2×2+2×2,再相加得到12”。“我跟娃说咱直接算3个4相加多简单,娃说老师不让,说这是‘线性思维’,得学会‘绕着弯子解题’,”这位家长翻着白眼,“现在倒好,弯子绕多了,连直路都不会走了,均分能不低吗?”
还有家长对比了中美教材,发现美国中学数学课本里,半本书都是“生活场景故事”,比如“小明买汉堡怎么省钱”“小红给朋友分糖果”,真正的公式推导只有几行字。“我当年学数学,课本比砖头还厚,公式定理背到凌晨,现在娃学数学跟看童话似的,能学会才怪!”更别提阅读了,有学校为了“照顾学生情绪”,把经典文学里的复杂段落全改成大白话,连《罗密欧与朱丽叶》都能简化成“两个年轻人谈恋爱被家长反对”,华人家长看完直呼“这不是教育,这是‘哄孩子玩’啊!”
最扎心的是,不少华人家长当年是“卷赢千军万马”才移民到美国,本想让娃享受“优质教育”,结果现在发现,花的钱比国内多,娃的成绩却比国内同龄人差一大截。有家长算过账,每年给娃的教育支出至少10万美元,相当于国内普通家庭十年的收入,“结果娃连分数加减法都能算错,早知道当初还不如留在国内,至少花一半的钱,能让娃进重点中学!”
不过吐槽归吐槽,华人家长的“补救措施”还是很硬核:连夜给娃报了国内的线上数学补习班,让娃跟着国内老师从初一知识点重新学起,周末再加练两套“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有家长开玩笑说:“现在我家娃白天在学校‘感受美式自由’,晚上在家‘体验中式内卷’,希望明年均分出来,能让我少掉几根头发吧!”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