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英国留学合适吗

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日前更新了录取和补录数据:截至目前,共有512,270名申请者被录取,中国仍是最大的国际生来源国,录取书为17,840份,较去年大幅增加2,950份,增长近20%,创下了历史新高!

2025年英国本科申请数据截至6月30日,中国内地学生申请英国本科人数为33,870人,2024年是30,860人。

其实,自2020年以来,英国已超越美国,一跃成为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首选目的地。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吐槽:班里全是中国人。这哪里是留学,简直是中国的大学。

南安普顿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占比已经突破了68.7%。而曼彻斯特大学的中国学生已经接近万人。怪不得有招生官调侃:We are turning Chinese。

另一边,英国大学的学费也在每年攀升。最近伦敦政经公布了2026/27年的学费,其中会计与金融、金融学,一下子涨了6500英镑,涨幅超22%。牛津大学部分热门专业例如材料科学涨到62,820英镑/年(人民币约60万+)。

这也导致,一边是英国留学越来越热,另一边是家长和留学生心头都常常有个声音挥之不去:

一年花几十万去英国留学,

到底值得吗?

人在英国,还活在中国

这个疑问,其实是把英国留学看作是一个投资项目,需要评估其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当然,这么想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投入了那么多精力、时间、成本,总要掂量一下换来了什么——读出来的那张文凭,有用吗?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家庭都不是什么超级富豪,要供一个孩子在英国读书可不轻松:一年学费大致就得2.8万英镑上下,住宿费每月500英镑就已极省了(这还是中小城市,在伦敦则几无可能,月租金1500英镑也就是普通房子),再加上七七八八的生活费,一年四万英镑都已很紧巴巴了,那也相当于人民币40万。

虽然比留美多少还便宜点,但毕业后得工作多少年才能攒下这么多钱?

网上还常有人抱怨,在英国一年“水硕”根本学不到什么,非G5(指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五所超级精英大学)院校更是不值得花那么多钱去读。

尤其在国内当下的经济环境下,海归找工作一样难,外企不少正在撤出中国,甚至考编制都未必有优势。要是你期待留学经历能在求职时给自己镀金,那确实很可能会感到期望落空。

问题在于,如果你留学就是奔着那张文凭去的,这种心态本身就有问题。

我今年8月在英国周游了半个月,一路也和当地的朋友、读者交谈,他们有的是在大学里执教、工作多年,有的还在读研,另一些则已经毕业,在和他们的对谈中,我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中国学生人在英国,但他们并未融入,仿佛还活在中国。

一位在曼彻斯特大学执教已超过30年的老教授感叹,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那时来英国留学,是真心为了学术理想,但现在有的孩子,我有时是真看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来这留学——他们来了英国,但还是混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读书也不好好读,甚至一两年下来,连英语都没练好。”

我后来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吐槽:时代变了,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英国并不抱着到学术殿堂求知的憧憬,加上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崛起,让一些人认定英国已经“没落”了,没什么值得中国人学的。

对他们来说,既然英国没啥好的,自己将来也不想留下来,那又何必费心融入?

要在英国留下来,确实也不容易。

十几二十年前,在英国读完大学找份工作,比今天要轻松多了。当时国际留学生在获得文凭之后,可以获得PSW(Post-study work)工作签证,能有2年时间找工作,但这一利好在2012年就取消了;虽然PSW签证在2021年7月1日之后回归,更名为毕业生签证(Graduate Visa),仍允许留学生们毕业后申请2-3年的工作签证,但条件收紧了不少,需要有工签担保资质的公司给出工作offer,且必须是高出平均薪资(年薪3.5万英镑)——这对刚毕业的外国学生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

也就是说–

英国一方面将教育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据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报告,2021/22学年的国际生为英国经济带来了419亿英镑收入);

但另一方面又并不希望这些留学生毕业后留下,毕竟英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本身也有限,不想有太多人抢饭碗。这种教育产业化的思路,与一些中国留学生“混两年拿文凭”的想法倒是一拍即合。

在英国的大学里,中国留学生在非欧盟学生中占到23%之多,除了上课和生活必需之外,如果自己不主动参与跨文化交流,那天天说汉语也都很平常,当然更可以随时在微信上和国内亲友聊天。对他们来说,只是肉身在英国,但并没有离开自己一贯熟悉的圈子。

8月,格拉斯哥大学里,不少中国留学生拍毕业照

讽刺的是,现在科技带来的便利,既方便了人们快速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却也更助推了这种圈子的封闭性:只要你想,真的可以一直活在舒适区里。

不像当年来到英国,连中国留学生都很少,周围没什么熟人,也没有互联网,和国内亲友联系很不便,只能尽可能适应在英国的生活;然而如今,在半真半假的调侃中,年轻一辈常抱怨英国不如在国内方便,他们不想离开自己的舒适区,甚至想去哪里玩都还是看小红书。

这当然会让一些人觉得自己好像“留了个假学”,因为你自己在心态上就没有真正“出国”。如果说以前出国留学好比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扔到海里,被迫在扑腾中学会,那么现在就需要更主动积极的心态,毅然把随身的那个游泳圈扔掉,不然可能永远体会不到在大海里游泳是什么感觉。

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自己

顺着这个思路,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留学生抱怨在英国“学不到什么”了——和国内相比,英国的高等教育更强调自主驱动学习,如果你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那资源都是向你开放的,但如果你赖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那也没人会耳提面命地逼着你去学,因为那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

事实上,就算在国内,很多人上大学之后也会有这样的不适。我在厦门大学读书的第一年,课时很少,就天天去泡图书馆,当时同宿舍有位同学还羡慕地对我说:“你过得好充实。我就不知道干什么好,感觉在这一年,也没学到什么,心底里觉得对不起父母。”他其实一直是个好学生,但适应不了大学里的新节奏,苦闷之余又不知所措,天天就睡大觉。

简言之,如果你习惯了被满满当当安排好了课程表,接收知识灌输,那么乍到这样一个自由求知的环境里,难免感到茫然,因为专业课很少,剩下的时间全看你自己怎么安排;但如果你自学能力很强,早就习惯了自己去找资料、找人讨论、解决问题并乐在其中,那你会感到如鱼得水。

我一位朋友在英国读物理学博士,这次遇见,我问他感受如何,他笑:“那比国内可自由太多了,简直不要太爽!”

本来,英国的学制就相对宽松:本科普遍是三年,硕士则分两种,授课型仅一年,研究型两年,而美国一般是本科四年、硕士两年。

事实上,中国留学生之所以对留学英国趋之若鹜,原因之一就是它学制短,一年就能拿到硕士文凭,且英国硕士享受北上广一线城市落户加分政策,外企、央企的认可度也高,相比起来性价比相当高了;但反过来,学制短、课时少,如果又不善于自主安排学习,那就很容易在那瞎混了。

最关键的是那种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只想轻松过关的惰性。说到底,这其实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很多学生在国内从小习惯了被管教,不够自律,对知识本身也欠缺好奇心,这样,当他们获得自由支配的时间后,不是茫然无措,就是贪玩放纵。

更有甚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用AI来写论文,让机器翻译成英文,自己稍微改改就拿去蒙混交差——新技术没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倒是帮他们逃避学习了。

其结果,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似乎把留学看作是一次“出国玩”的“悠长假期”,把在国内的习气也带过来,对专业课并不上心,只想混一张文凭了事。

留学圈内有个梗说:在美国读书多年,你可能还没出过所在州的地界;但在英国学了一年水硕,就把欧洲都玩遍了。

然而,这样到头来学不到什么,究竟该怪谁呢?

和一些在英国留学的朋友聊下来,我的一大感受是:太多人之所以宝山空回,是因为他们在来留学之前就没想好,拿着父母的钱,究竟是准备在英国学到点什么?在得到这样一个机会之后,自己又准备如何利用它?这对自己将来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他们似乎从来就没想明白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得到了这么一个可贵的机会之后,既不知珍惜,也不知如何利用,只是就这么把它挥霍掉了。

留学本应是孩子的成人礼

公平地说,这也不能只是简单地责怪这些孩子,毕竟从来也没人给他们什么清晰的指导,家长往往也只是出资,但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帮孩子怎么规划。

除了从小培养自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之外,对这些年轻学子来说,最急迫需要的是帮助:搜集更多信息,从老师、学长、留学中介那里获得建议,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方向。

棘手之处在于,家长的规划安排和孩子的缺乏主动性是一体两面,有主动性、会自主学习的孩子,自己就会去搜集更多信息;而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之所以是这样的面貌,从根本上来说恰是因为从小家长干预太强、保护过多。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留学本应是这些孩子的一次成人礼,学什么知识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学会指导自己,过一种和以前不一样的人生,这就必须跳出舒适区,主动积极地探求新知、深入了解异文化,并重新认识自我,进而重塑自我。

我一位曾经的老同事,在工作十年之后,前些年毅然辞职去格拉斯哥大学留学。格拉斯哥60万人口,华人就有1万,每年来的留学生就为数不少,“一般留学生一有空就环游欧洲,但我当时一直的念头是:如果我以后要在这里工作生活,肯定得有本地社交网络啊,所以一直在尽力融入本地社区。”

这种想法让她受益匪浅,虽然后来在英国工作不好找,她不得已去年回了上海,但她因为这段留学经历意外发现自己很有跨文化沟通的天赋,一家英国的创意公司很欣赏她这一点,她可能有机会重返英伦。

她说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身上还有这一才能,“如果不出去的话,这个潜能估计永远都没机会浮现了。”

是这样,好的教育本该如此:你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其实不是别人灌输给你的,而是你自己通过这段经历自己去主动发现的。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0570.html

(0)
上一篇 19小时前
下一篇 19小时前

相关推荐

  • 苏州新东方(苏州新东方培训学校)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强化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增加学生就业机会,近日,苏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刘校长一行前往苏州震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位于姑苏区山塘街的鑫震源门店,出席剪彩揭牌仪式,双方友好洽谈,就校企合作进行深入沟通,谱写校企合作新篇章,领航职业教育新时代。 座谈会上,鑫震源林总对苏州新东方刘校长一行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校辛勤培…

    2023年10月24日
  • 东国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_东国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办学

    在发达国家这个行列中,在韩国留学是最实惠的。世界排名200强的大学中,韩国占据了约六七所大学。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相当厉害的。因此,去韩国留学的性价比很高。那么韩国留学的优势是什么呢?在韩国留学可以选择的热门院校又有哪些呢? 韩国留学优势 1、入学门槛低,竞争率较小 在中国接受过12年教育,无论是高中或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不需要高考成绩,不需要韩语基础,均…

    2024年3月6日
  • 青岛alevel国际学校

    随着国际化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并选择国际学校,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更多的升学选择。 在众多青岛国际学校中,哪些学校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家长和学生心中的TOP 5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五所备受瞩目的国际学校,包括它们的学费、课程设置等关键信息。   一、【青岛墨尔文中学】 该校是英国墨尔文学院授权的国际学校,提供纯正的英式教育。学校采…

    2025年4月28日
  • 德州学院本科山东分数线_德州学院本科山东分数线是多少

    日前,2019年德州学院艺术、体育、春季高考录取分数以及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正式公布。 德州学院录取分数统计表(艺术、体育、春季高考) 2019年山东省公费师范生分专业分数线及专业最低分

    2024年3月3日
  • 本科均分70能出国留学吗

    近日,香港大学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 针对非本地生和国际学生,被QS/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50院校录取或在读的本科学生,可以申请转学到香港大学。 图源 | 香港大学官网 这是港大首次在官网明确发布专门针对转学生的政策,作为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的名校,港大转学新政策无疑将为更多学生提供升学和发展机会。 01 哪些学校可以转港大? 这里先附上最新的两大排名TO…

    6天前
  • 俄勒冈州立大学收费

    俄勒冈州立大学生活费15000-25000美元/学年,人民币为100863-168105元/学年,学费38340美元/学年起,人民币为237872.9元/学年起。 俄勒冈州立大学学院设置 农学院(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教育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 公共健康与人类学学院(College of…

    2024年8月16日
  • 伯乐留学中介_伯乐留学中介怎么样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通报一起间谍案—— 留学生张某,在排名靠前的某境外高校读书时,因学业出色得到校领导“赏识”。他自以为是他乡遇“伯乐”,没想到却一步步踏入陷阱。在这位“忘年交”的感情拉拢、胁迫控制之下,张某沦为间谍组织的“提线木偶”,泄露大量机密科研数据,对我国家安全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 出国留学掉陷阱,类似案件不在少数。某航天专家出国访学,刚到国外人生地…

    2024年2月14日
  • 国防科技大学什么水平

    今天与朋友讨论高考志愿时,他特别关注国防科技大学,想了解这所学校的情况。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觉得这所大学在国防和科技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回家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国防科技大学的优秀程度远超我的想象。 国防科技大学,简称国防科大,位于湖南长沙,是中央军委直属的军队综合性大学。作为军队唯一入围国家“985工程”的院校,它还入选了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堪称…

    2025年9月8日
  • 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有哪些大专

    昨天(1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公示,拟同意设置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等14所学校,其中,5所是职业本科高校。从2019年开始,国家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50余所职业本科高校。它们都以哪些学校为基础设置,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视频加载中… 我国已设立50余所职业本科大学 本次教育部拟同意设置的职业本科高校共有5所,分别…

    2025年4月10日
  • 德国留学生活费

    德国的生活成本因城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月入3万人民币是否足够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德国与中国在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差异如下: 一、德国生活成本 1. 住房:德国租房比例较高,平均房价在2025年为3173欧元/平方米,部分大城市可能超过5000欧元/平方米。房租支出占收入比例较高,大城市如慕尼黑、柏林的单身公寓月租大约在1000-1500欧…

    6天前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