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科“全奖地图”别被招生口号骗了:50强里究竟哪些学校真能给国际生全额奖学金?
\r\r
前几天和我朋友小李聊天,他收到一封看起来很美的录取信,旁边还写着“奖学金信息请见附件”。说实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不是羡慕,而是紧张——这封信背后到底是真金白银,还是学校的招生宣传?把这件事理清楚,其实比做题更重要。说白了,美本奖学金有脾气,了解规则的人能拿到实惠,不懂规则的人只会被噱头带跑。
\r
首先要分清两大类逻辑:一种是Need Blind加Need\rBased的组合,也就是申请录取时学校看不看你的家庭经济情况,同时如果你申请资助,他们会按需提供减免。像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布朗、达特茅斯、乔治城、圣母大学、阿姆赫斯特、鲍登和华盛顿与李大学,这些通常被归为Need\rBlind的院校。需要注意的是,所谓Need\rBlind并不意味着钱自动到手,而是你必须主动申请财务资助并提交CSS\rProfile或ISFAA之类的财务表格,学校才会按你家真实情况算出可以减免多少学费。举个场景化的例子,学校账面上显示的总开销是十万美元,但计算出你的家庭实际负担能力后,可能只需要每年给你五万美元的减免,这种减免是为了让学生能读书而非改变录取结论,关键点在于申请资助不会影响录取概率。
\r\r
其次还有一批学校明确会对国际生做Need\rBased的全额承诺,但这类政策的门槛不一,有的把家庭年收入上限设到二十万美元,有的低到七万五千美元,标准越高,受益的学生就越多。这类学校里既有Need\rBlind的,也有Need Aware的。说到Need\rAware就得警惕:当学校在录取时会考虑你的资助申请,名额有限,申请奖学金可能会影响你的录取概率。真实的例子是某些大学在宣布对低收入家庭免学费后,申请人数和ED申请比例都激增,最终录取率被压得很低,这让很多想要资助的家庭误判了难度,也让不想要资助的申请者高估了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r
再者还有一类学校虽能对国际生提供Need\rBased资助,但没有公开、明确承诺会按家庭年收入给出全额减免,这类学校的福利相对不稳定,往往更看学校当年的预算和名额。还有一类常见却容易被混淆的叫Merit\rBased的奖学金,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发奖初衷是吸引优秀学生到校报到,很多时候是学校主动发放,少数需要申请,普遍不限制国际生身份,但小奖居多,很少能堆叠成真正的全额学费减免。我身边有个同事小王靠Merit拿到每年两万美金的奖学金,读四年确实能减轻压力,但离“全额”还有明显差距。
\r\r
说白了,如果你的目标是申请美本全奖,上述第一类和第二类学校显然是优先目标,第三类还有可能。粗略统计下来,在所谓“前50”的私立院校里,大约有二十五所在政策上对国际生有可能提供全额资助,而有五所几乎不可能提供全额资助,这几所包括卡内基·梅隆、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和维克森林。当然,数字不要被绝对化,学校政策会变,但这能作为你选校和定位时的参考口径。
\r
那么实操上该怎么做,别再对着招生官的宣传海报怀抱幻想。第一点,别把“全额免学费”的字眼当成必得项,先看清是Need\rBlind还是Need\rAware,是不是明确把国际生纳入承诺范围。第二点,尽早准备财务材料,CSS\rProfile、ISFAA、税表、银行流水和一封解释信,这些东西越早准备越有底气,尤其是家庭情况复杂的学生,提前请会计或熟悉美式财务表格的顾问把材料理顺。第三点,在申请策略上要平衡,ED能提高录取概率但在Need\rAware的学校里可能会把你放入“想要资助”的那一堆,从而影响结果;反过来,申请几所明确对国际生有资助承诺的学校,配合几所有实力发Merit的学校,能把风险分散。第四点,别忽视面试和补充材料中的个人故事,这些内容能让财务委员会更理解你家庭的真实负担,尤其是那些非标准收入来源或一次性支出,写清楚反而更有说服力。
\r
如果你现在还在为“要不要冲那些宣传大的学校”纠结,给你一句我常挂在嘴边的话:奖学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糖,而是你用真实材料和合理策略换来的合同。别被花大的宣传语冲昏头,回到现实做准备,财务表格和证据比一千条美丽的描述更管用。
\r
我想知道,你或你身边有人申请过美本奖学金吗?在准备财务材料或选择既想拿奖又想保录取的学校时,你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来说说你的经历和想法吧。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