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公共媒体平台funk发起了一项别开生面的线上投票:“Welche Uni ist die hässlichste?”(哪所大学最丑?)。这场调查迅速在德国高校圈掀起热议,约有70000名网友参与投票,从十所被频繁提名的大学中选出了 “德国五大最丑高校”。funk表示,这份榜单“纯属娱乐”,但“确实反映了德国大学建筑风格与公众审美之间那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关系”。
第五名:Technische Hochschule Köln(科隆应用技术大学Deutz校区)
“学习场所?还是居民区?从外面看真分不清。”
这栋庞大的橘灰色建筑群让人一度怀疑自己走进了上世纪的住宅区。层层叠叠的混凝土外墙显得沉重又密集。不过,好消息是:整个Deutz校区目前正全面拆除重建,未来将焕然一新,也许能彻底告别“最丑大学”的名号。
第四名:Universität Siegen(锡根大学 Adolf-Reichwein校区)
“他们重新粉刷了外墙,但造型依旧是灾难。”
锡根大学几年前刚翻修完毕,如今建筑不再是刺眼的“蓝灰色”,外观更为明亮现代——但网友依旧不买账。funk的调侃精准致命:“颜色改了,但形状没救。”这所山城大学的层叠结构依然像一座冷战时期的混凝土迷宫,充满一种“结构理性过度”的古怪美学。
第三名:Universität 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Stadtmitte & Vaihingen)
“两个校区都丑,连市中心的都一样糟。”
作为德国工程学重镇,斯图加特大学的建筑却没能赢得美学上的掌声。无论是市中心(Stadtmitte)还是Vaihingen校区,都以灰白色方块堆叠、毫无生气的办公楼风格著称。有网友直言:“连市中心的都丑成这样,也算是一种实力。”
第二名:Universität Bielefeld(比勒费尔德大学)
“如果爆发僵尸末日,这里是最安全的藏身地。”
比勒费尔德大学的主楼如同一座巨型地堡,被戏称为“混凝土怪兽”。funk打趣道:“要是僵尸世界末日来了,这地方当避难所再合适不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集体否认它的存在。”这句话影射了著名的德国梗:“Bielefeld gibt es nicht(比勒费尔德不存在)”,堪称本次排名中最具梗味的一笔。
第一名:Bergische Universität Wuppertal(伍珀塔尔大学 Griffenberg校区)
“它俯瞰全城,以一种庄严的丑陋统治着山坡。”
位于伍珀塔尔山顶的格里芬山校区(Grifflenberg)以其庞大的混凝土建筑群成功“夺冠”。funk在评论中写道:“看到这景象,我会立刻坐上下一班Schwebebahn(悬挂列车)逃回家。”这份“金牌丑校”荣誉其实并非第一次获得:早在2019年,《Vice》杂志就曾将其评为德国最丑大学。
这次评选在当地学生圈内引发热议。尽管大多数人一笑了之,但仍有不少声音认为这场投票“纯属胡闹”。大约70000名网友的选择,与校内学生的自我认知显然不完全一致。
有趣的是,伍珀塔尔的媒体与校方都以幽默回应。大学官方在社交媒体上引用了流行歌曲歌词回应:“I am beautiful,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Words can’t bring me down.”
校长 Birgitta Wolff 教授 在接受《Wuppertaler Rundschau》采访时也淡然一笑:
“我们对这样的调查保持幽默的态度。一张照片很难公正代表整所大学。伍珀塔尔的美,需要用第二眼去发现——就像这座城市本身一样。”
她还补充说:
“我曾在法兰克福的歌德大学任职,那被认为是欧洲最美的校园之一。但来到伍珀塔尔后,我发现这里的山景与人情味都无可替代。当学生们在图书馆学习、在绿地上讨论,或在酒吧露台一起看夕阳——这才是大学真正的美。”
更妙的是,一位艺术系学生早在2019年就曾用美食比喻大学建筑的独特气质:
“伍珀塔尔大学的建筑就像法国软奶酪。第一次打开冰箱会觉得‘哇,好臭!’,但尝过之后就知道那其实是一种需要时间品味的美味。”
这些被调侃为“混凝土怪兽”的校园,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典型的Brutalismus(粗犷主义)建筑风格。在当时,这种风格象征着战后德国的力量与重建精神。如今,虽然被戏称“视觉灾难”,却也成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或许,正如伍珀塔尔校长所言——美,不止于外形,更在于人与地方之间建立的情感。而那些被嘲笑的混凝土建筑,反而在时间的洗礼下,成了一种独特的记忆坐标。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