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刚刚出炉,各大高校间你追我赶的局势,让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又一次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它像是一面全球教育科研水平的“天气预报”,体现了各个国家大学的整体实力以及学术潮流走向。
麻省理工学院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该大学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无论是研究范围之广还是创新程度之深,MIT都有着无可撼动的优势,在人工智能、工程学以及物理学方面材料丰富、独立性很强,吸引了世界顶级的学者与学生。
最令人兴奋的变化就是帝国理工学院今年上升到了世界第2,这也是帝国理工历史上最高的排名。不但反映了帝国理工在科研上的全方位的突破,并且证明了国际化办学及综合实力的进步。排在第三位的是牛津大学,它的人文学科和生命科学研究仍然很出色,第五名是剑桥大学,英国有三个高校跻身前五名,这体现了这些学校强大的资源以及广阔的国际影响力。而夹在牛津和剑桥中间的就是哈佛大学,排名第四,但却是近些年来最差的排名。这大多和它在师生比例、国际化程度上的评分下降相关,虽说学术声誉依旧领先,不过评分项短板直接拖累了整体名次。
今年英国高校表现亮眼,延续了英国高校在全球高教界的强大气场,英国的高校有着几百年的厚重历史作为底蕴,科研经费、教学质量等也给予了强大的加成。在此基础上,英国高校继续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校,从而稳固自己的国际地位。
在亚洲,高校依旧有很强大的发展势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北大,排名世界第14名,也是亚洲前三位之一。这所中国的顶级学府在科研成果上和国际合作上又取得新的进展,提高了自己的全球知名度。和清华大学并驾齐驱,排位第20名的也是它,这两所大学一起成为我国高教事业的顶梁柱。双子星般的局面体现了我国高校在科研创新上的实力。作为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学校,香港大学此次排名位于第17名,比去年上升了3个位次,在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这两项主要指标上,香港大学表现十分出色。它是通过在中西文化交界处,吸引了很多外国的学者、学生的资源,在整个世界上都成了一个连接桥梁。
新加坡国立大学亦不可轻视,其在世界范围内排行第八位,在亚洲区域内的表现最优秀,该学校在国际学生比例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保持较高的稳定水准,仍然属于亚洲高等教育方面值得效仿的对象。近些年不管是中国的大学、新加坡的学校还是香港地区的院校,世界高校排行榜的排名都在逐步提升,这表明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力量正在飞速发展,正在改变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主导的局面。
欧洲地区方面,非英美系院校当中排名最高的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排名第7位,这所位于瑞士的顶级大学依靠自身在工程学以及技术创新领域的世界级水准研究能力来保持一种特别地位。整个欧洲大陆上,苏黎世联邦理工和英国的牛津、剑桥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阵营,守住了一个传统的欧洲教育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QS在排名的时候把国际化、师生比例、科研产出、雇主认可度等等这些标准都纳入了考量范围,而这些因素就决定了高校最后能得到多少分。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中国大学,因为近些年科研成果大幅上升,所以排名比较稳定。但雇主评价也成为了一大变量,对于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来说,这就直接导致其排名上升。
全球高等教育进入资源激烈争夺时代,高校这场全方位比拼中,老牌强校依然凭借积淀与累积保持压倒性优势,“黑马”出现、名校滑坡同样成为关注重点。哈佛依靠强大的学术口碑维持住排行榜前列的位置,但是因为国际化程度与师生比例这两块短处的存在,今年就排在了后面。相反,帝国理工学院靠明显改进科研指标和加大国际交流跃居第二位成为最大赢家之一。
黑马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排名机制多样且复杂,QS每年在指标评估上都会有所调整并引入更多维度。教师人数、 学生构成,论文引用数据等这些因素的权重发生变化,高校排名就会出现波动,各个高校想怎样才能在这些关键指标上占据优势,这成为提升自身排名的重点所在。
今年的排名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教育格局正在悄悄发生的动态变化,亚洲高校快速崛起、高校之间跨国合作频繁、国际化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尺”,这些都不是一份榜单上的排名变化,而是全球科研资源与教育资源流向风向标。以后,哪些学校能在学术与创新方面走得更远一些,仍然要决定它们能不能持续在全世界排行榜上领跑。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里,在全球化的发展之下,竞争会愈加激烈。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