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同学来咨询,说打算申请港澳的PhD。
看了他的背景:本科是国内一所普通的双非院校,硕士在泰国一所公立大学读的管理方向。
虽然GPA还算不错,但科研经历几乎为零,没有论文发表,也没有参加过像样的研究项目。
他觉得现在东南亚学历的认可度在收紧,就想更进一步,申请港澳的博士。
聊下来发现,他之前问过其他中介,得到的反馈是:拿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澳门大学来“保底”问题不大。
我听了之后,只能很直接地告诉他:您这个背景,不可能。
不是故意打击他,而是现实如此。
本硕院校不算突出,科研经历几乎空白,这样的背景想去竞争港澳名校的博士名额,成功率极低。
他自己后来也承认,去问过一些在读的学长,得到的反馈也都是:“现在卷得厉害,希望渺茫。”
所以,我一看到网上有人说“东南亚、韩国被一刀切了,不如一步到位去港澳读博”这种话,就特别想反问一句:你是真敢说啊。
为什么说不可能
港澳的博士名额,尤其是公立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早已今非昔比。
首先,是申请者背景的卷。
现在能拿到港澳名校博士offer的,大多都有国内985/211或海外知名院校的本硕背景,手里握着至少一两篇论文,或有扎实的研究经历。
导师在筛选学生时,首要看的是你的科研潜力和已有的学术成果。“青椒”们自己也面临考核压力,招学生进来是要做实事的,能干活、出成果才是硬道理。
像这位同学,本硕背景不算亮眼,科研经历几乎空白,在初审阶段就很容易被筛掉。
其次,是语言门槛。
香港高校的博士项目大多要求雅思6.5-7.0,甚至小分也有要求。澳门虽然部分院校可免雅思,但也会用六级成绩或其他英语证明来卡人。
对于在东南亚读硕的同学来说,如果读的是中文授课项目,或当地语言环境不强,英语能力未必能达到这个水平。
最后,是推荐信和学术网络。
港澳高校非常看重推荐信的含金量。如果你的硕士导师在学术圈内缺乏知名度,或推荐信内容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案例支撑,很难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即便申上了,你读得起吗?
即便侥幸申上了,还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钱。
香港的PhD分为奖学金和自费两种。奖学金名额极少,竞争激烈,通常是给背景极其优秀的学生。而自费读博,一年学费加生活费,轻松突破30万人民币。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很多同学不是不想去港澳,而是真的“读不起”。
理性选择,别被误导
我一直主张,留学选择要理性,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是说背景普通就不能追求名校,而是要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怎样弥补,以及有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如果你也像这位同学一样,背景不算突出,但又想继续读博,我的建议是:
优先考虑科研积累想办法在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争取发表论文,哪怕是第二、第三作者也好。积累扎实的研究经验,比单纯刷高GPA更有用。拓宽选择范围不必死磕港澳。可以考虑马来西亚、泰国本地的一些优秀公立大学,或者欧洲一些学费较低的国家。这些地方的博士申请竞争相对较小,费用也更亲民。谨慎对待“保底”说法现在留学信息泛滥,很多中介为了签单,会刻意淡化申请难度,夸大“保底”概率。一定要多方核实,多问问在读学长学姐,了解真实的申请情况。考虑先工作再深造如果科研背景薄弱,可以先进入行业积累工作经验。有一定实践经历后,再申请与实践结合更紧密的专业博士(如Ed.D、DBA等),成功率会更高。写在最后
“东南亚韩国被一刀切,不如一步到位去港澳”这种说法,听起来很诱人,实则经不起推敲。
留学的选择,没有绝对的“一步到位”,只有适合自己的路径。
别被误导,别盲目跟风。理性评估,踏实准备,才是对自己负责。
我是璐斐王老师,关注我获得更多硕博资讯。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1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