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 QS 世界大学排名前 100 的最新数据,各国进入榜单的大学数量及排名如下(统计范围包含并列排名,数据综合自 QS 官网及权威教育机构分析):
全球 Top 100 大学数量排名(按国家 / 地区)
美国(25 所)
代表院校:麻省理工学院(1)、哈佛大学(4)、斯坦福大学(6)、加州理工学院(10)、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2)等。
优势领域:工程、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
数据支撑:美国连续 13 年蝉联榜首,在雇主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指标上表现突出qschina.cn。
英国(15 所)
代表院校:牛津大学(3)、剑桥大学(5)、帝国理工学院(2)、伦敦大学学院(9)、爱丁堡大学(27)等。
优势领域:人文社科、医学、工程。
动态变化:帝国理工学院跃升至全球第 2,创历史新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位列第 50。
中国(11 所)
内地(5 所):北京大学(14)、清华大学(20)、浙江大学(47)、复旦大学(39)、上海交通大学(45)。
香港(5 所):香港大学(17)、香港中文大学(36)、香港科技大学(47)、香港理工大学(57)、香港城市大学(62)。
台湾(1 所):台湾大学(68)。
优势领域: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
趋势分析:中国高校排名普遍上升,香港高校国际化程度全球领先。
澳大利亚(8 所)
代表院校:墨尔本大学(13)、悉尼大学(18)、新南威尔士大学(19)、澳大利亚国立大学(30)等。
优势领域:医学、环境科学、商科。
政策支持:政府增加国际教育投入,吸引全球人才。
加拿大(4 所)
代表院校:多伦多大学(25)、麦吉尔大学(29)、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38)、阿尔伯塔大学(96)。
优势领域:医学、工程、自然资源管理。
新晋院校:阿尔伯塔大学首次进入前 100,反映加拿大西部高校的崛起。
德国(5 所)
代表院校:慕尼黑工业大学(28)、慕尼黑大学(59)、海德堡大学(84)、柏林自由大学(97)、亚琛工业大学(99)。
优势领域:工程、物理、化学。
技术突破:亚琛工业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科研产出全球领先。
法国(4 所)
代表院校:巴黎科学艺术人文大学(24)、巴黎理工学院(46)、索邦大学(63)、巴黎萨克雷大学(73)。
优势领域:人文社科、数学、能源研究。
政策整合:通过合并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如巴黎萨克雷大学由多所顶尖院校整合而成。
瑞士(2 所)
代表院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7)、洛桑联邦理工学院(26)。
优势领域:工程、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
科研投入:瑞士高校人均科研经费全球最高,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荷兰(2 所)
代表院校:代尔夫特理工大学(49)、阿姆斯特丹大学(55)。
优势领域:工程、传媒、环境科学。
国际化特色:英语授课项目比例高,吸引全球学生。
韩国(3 所)
代表院校:首尔国立大学(31)、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53)、延世大学(56)。
优势领域:工程、计算机科学、医学。
技术壁垒:韩国高校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全球领先。
日本(2 所)
代表院校:东京大学(32)、京都大学(50)。
优势领域:工程、物理、医学。
挑战与机遇:人口老龄化导致生源减少,但科研实力仍居亚洲前列。
其他国家 / 地区
瑞典(2 所):皇家理工学院(74)、隆德大学(75)。
丹麦(1 所):哥本哈根大学(100)。
意大利(1 所):米兰理工大学(111)。
爱尔兰(1 所):都柏林三一学院(87)。
新加坡(2 所):新加坡国立大学(8)、南洋理工大学(15)。
比利时(1 所):鲁汶大学(63)。
关键趋势与分析
美国的持续领先:尽管部分欧洲高校排名上升,美国仍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尤其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qschina.cn。
欧洲的整合与创新:德国、法国通过高校合并提升竞争力,瑞士和荷兰凭借高科研投入维持优势。
亚洲的崛起:中国(含香港)、韩国、新加坡的高校数量显著增加,尤其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缩小与欧美差距。
并列排名的影响:QS 允许并列排名,例如第 32 位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和东京大学(日本),第 34 位有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和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导致前 100 名实际包含 101 所大学。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