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北京胡同长大的我,没什么显赫家世,也没有挥霍得起的零花钱,不过家里那套老房子,胡同里窄窄的走道和院子,是爷爷留下的,每一块砖都是往日的光影。邻居总说,北京人头脑灵活,但我妈却总教育我:“没天赋就多努力。”所以别的孩子周末疯跑,我在书堆里较劲,性格也慢慢往里缩。
大学那年,考到浙江,算是离家一大步。我还记得第一天进宿舍的样子,大包小包自己扛着,舍友们却像老友似的围上来说:“怎么不让我们帮忙?”我在一群陌生人面前腼腆得只剩傻笑,倒是他们几个不嫌弃我,反过来张罗着要带我“改改这闷性格”。当初总羡慕别人成群结队出去玩,现在算是体验了一把被人关心的感觉。
大家收拾好行李就一块去吃饭,路过校道,那个刚来中国的漂亮女生第一次闯入我们的视线。她站在人群外头有点茫然,像是刚打破薄雾的花朵。到了新生典礼,她才姗姗来迟,名字叫由川樱子,日本留学生,讲话轻轻软软,中文带点生疏的韵味,说完自己紧张得低下了头。
才艺展示环节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气氛闹哄哄,我和由川樱子却都坐在角落,各自安静。手机突然跳出好友申请,是她发的。没想到,她竟然会主动添加我。她说第一次在异国校园,不适应,不会点餐,也不习惯中国同学的“热情”,和我一样不喜欢人多。她问我愿不愿意教她点餐——一个漂亮女生这么开口,我怎么能说不呢?也许在陌生地方,每个人都想找个“同类”。
从那天起,中午基本都是我俩约着吃饭。第一次带由川樱子去食堂排队,她看得格外认真,说日本小孩子急脾气多,排队常起争执,没见过这么安静的食堂队伍。她还偷偷观察隔壁桌怎么吃麻辣烫,问我辣不辣、配什么饮料。后来点菜越来越熟门熟路,还能顺溜地跟阿姨说:“不要香菜。”我看她自信起来,觉得自己像是校园里专门带新人的“生活小教员”。
假期临近,她低声问我:“放假有地方去吗?”看她神情落寞,我一时想不起怎么答。“可以去你家吗?”她小心翼翼看着我,像怕我拒绝。我有点犹豫,怕她觉得胡同老屋太旧,没想到她听说能住在地道北京家附近兴奋得要飞起来,说网上都在夸北京、夸烤鸭、夸胡同滋味。
回到北京,我带她逛故宫。她一边听我讲皇帝的八卦,一边认真拍照,偶尔安静地站在丹陛上发呆。烤鸭端上桌,她眨着眼睛跟我学着卷饼蘸酱,吃完还说:“你们中国人真会吃。”夜里逛夜市,她像没电池一样踩着我,点了十几种小吃还不嫌腻。之前在日本,她听说中国人节奏快,来北京才发现并不都是那么紧绷,胡同里的老人下棋、孩子打闹、摊贩嘻笑,都不像日剧里拍的那么遥远。
第二天,她缠着我去“有历史感”的地儿。我带她去了国子监,还讲了康熙巡游的故事,她听完总问:“你们中国,教科书上真有这些吗?”有几次路过胡同里老楼,她看得入迷。后来到我家吃顿饭,老爸在厨房里一边炒菜一边唠家常,她安静地听,偶尔问我爷爷当年怎么生活,想象着一代人的变迁。她说日本对老屋保护得严格,可邻里间早已淡了,“你们胡同还有人情味,太令人羡慕”。
等开学后,舍友都觉得我俩不是“普通朋友”,其实我们自己心里也分不清。日子像胡同里的风,慢慢磨出默契。有一次,9月18号,校园突然响起警报。由川樱子吓得问我发生了什么。我没急着答,等警报过去才慢慢讲起那段沉重的历史。她听完脸都白了:“我们从来没人跟我说过这些。”我安慰她:“不是你的错,有些事我们小时候也模模糊糊。”那天后,她突然格外安静,晚上发来消息里只剩一串“对不起”和“我真的很羞愧。”
时间如同北京秋天,干净又快。毕业时,我以为由川樱子会像多数留学生那样回国。谁料,她却说想留在中国,跟父母据理力争:“我喜欢这里,不只是美食和城市,还有历史和你们中国人的坦率。”那天,她拉着我的手,眼神里比第一次来中国时多了几分坚定。北京人常说“天生乐观”,可她身上突然有种不服输的劲儿,连我妈都逗她:“你这丫头,比我们家小子还有主意!”
后来我们一起在北京找了工作,节假日就四处旅游。去了西安,兵马俑让她感叹“原来历史不是课本里简简单单的几页”;去云南,她在丽江古城小巷买了银饰,一路问摊主手艺怎么传下的;去东北玩雪,她第一次摔倒后咧嘴大笑:“在日本没人陪我疯!”背后有时也有流言飞语,但我们都不太在乎了。
其实,在我眼里由川樱子的变化,是很多外国学子来到中国后真实会经历的。她刚来时把中国想得陌生又紧张,后来见识了中国的秩序、邻里温情和厚重的历史,才真正理解了这个“邻国”的精神。不只是口头上的喜欢,还有对土地、文化、生活方式深处的携带与认同。我们有时候也会讨论彼此的过去,她会讲日本家庭的规矩和矜持,也会说中国人习惯拉家常,不怕尴尬。
我问她:“留在中国,不后悔吗?”她笑说,比后悔更难的,是没能早点遇见更真实的生活——真实和温暖,其实是最厉害的文化软实力了。
这段故事终究没太多戏剧化的大结局。生活常常就是这么慢慢推进,把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搅到同一个锅里,熬出来的汤有点涩,有点鲜,也有点糙味儿。将来会不会一直走下去?谁也说不准。只是现在,两个人在北京的街头走着,谁也不觉得孤单了。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2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