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都咨询我,是否建议出国读研。正如我们了解到的,现在很多国内的央国企还是有事业单位,甚至是选调机会都对留学生有非常大的限制。可能有的同学觉得很冤,说我们读书也不容易啊,学校水平也不低啊,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窘迫呢,其实这之前我多次跟大家阐述过了:
正如前段时间董明珠在招聘中强调,格力在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因为他们之中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为了保险起见啊,我只能是在国内高校选择培养人才。
从这些年国内破获的间谍案件来看哈,越来越多的犯罪嫌疑人都是有海外留学经验的,2008年的成都高校泄密案,2013年的公务员资料泄露案,2024年科研机构文件窃取案,嫌疑人无一不是留学生。这些涉案的间谍当中呢,超过半数在留学期间就被成功策反了,然后以间谍身份回到国,这个利害关系可想而知吧。很多人还以为现在的策反都像那个间谍剧一样,严刑逼供,但现实当中,都是那种传教式的洗脑模式,就是说他们策反留学生的过程其实是非常温和的,而且没有任何的攻击性,所以很多留学生被策反和不自知。
比如你可能在国外的大学里遇到一个特别和善的学姐,她给你出各种建议,对所有人都是好,但是有一次可能跟你说,特别想看看你们小区周边街道的建设模式,她很好奇。所以大部分朋友都会帮忙拍个照片,但这无形中就泄露了她想要的东西。
确实哈,不是所有留学生都是间谍,但现在外部策反的花样越来越多,内部还有80%的留学生毕业后会回流本国,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哈,我们国家招聘谨慎也不为过,况且说实话啊,现在的这个留学生的含金量他也没有那么高了,以前是学习好才能出国留学,现在呢,无论成绩好坏,你只要你家里肯花钱都能出去留学,甚至有些人哈,还是因为考不上国内大。大学才选择去国外镀金的。而且这些年中国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已经做到了世界前列,比如说航天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生物技术、先进材料和量子技术等等。并不像过去要依赖发达国家的很多技术,才能攻克瓶颈。因此赵益老师给大家建议,如果你还没出国,尽量还是有新的规划,如果你已经是留学生了,为了更好就业,你不妨:
1、回国前就要了解就业信息,精准定位行业趋势与政策红利
留学生应深入研究国内"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及区域人才引进政策。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对海外硕士以上学历者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补贴,深圳"孔雀计划"对特定领域人才给予160-300万元奖励。建议定期查阅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考取CFA、CPA等国际证书时同步获取国内认证,实现资质互认。
2、构建自己与国内学生差异化竞争力矩阵
• 技术类岗位:参与GitHub开源项目并形成可验证的贡献记录,如在Apache项目提交超过5000行有效代码
• 商科领域:运用Bloomberg Terminal等国际平台实操经验,结合国内Wind数据系统完成对比分析报告
• 文化适应力:系统学习《中国商业文化解码》等课程,掌握政务场景下的商务礼仪(如座次安排、名片递接规范)
3、充分利用资源,搭建战略化校友网络运营
如:建立"三维人脉模型":
– 纵向维度:联系毕业5-10年的学长获取行业洞见
– 横向维度:加入欧美同学会细分行业委员会(如金融科技分会)
– 时间维度:参与校庆活动时重点对接企业HRD级校友
数据显示,通过校友内推的面试转化率比海投高47%
4、 参与更多活动预适应国内职场生态
• 参加"模拟群面工作坊",掌握国企常见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技巧
• 研究头部企业90后高管成长路径,如阿里"新领军计划"晋升者平均具备2.8个跨部门项目经验
• 提前3-6个月通过实习熟悉本土工作节奏,某知名投行数据显示,有国内实习经历的留学生试用期通过率提升62%
注:建议建立"优势仪表盘"季度更新机制,将语言能力(如雅思8分对应全国前2%)、国际项目经验等要素转化为HR系统可识别的关键词,同时保持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进度的同步更新。如果大家还有不理解,可以评论区交流。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