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区超市碰到楼上的张姐,她儿子本来能上区里的重点高中,结果突然说要去日本读语言学校。我问她为啥,她叹口气说:“国内高考太卷了,日本学费低还能拿身份,总比挤破头强吧?”这两年身边这样的例子真不少,日本留学好像突然成了中产家庭的“救命稻草”。
朋友阿凯去年30岁,从互联网公司辞职去了大阪读经营学修士。我当时挺惊讶的,他之前在公司干得好好的,咋突然要出国?后来喝酒的时候他才说透:“说白了就是想拿永住。我女儿明年上小学,要是在国内读私立,一年学费就得十万;去日本拿了永住,孩子能读免费公立,以后还能参加华侨生联考,分数比国内低一大截。我读修士就是走个过场,重点是凑够高度人才签证的积分。”他还说,为了凑积分,特意选了经营学专业,因为这个方向容易找实习,能加分。
表妹的同学小夏,高二的时候突然跟家里说不高考了,要去东京的语言学校。她爸妈一开始不同意,觉得太冒险,但架不住小夏说“日本留学性价比高,绕开高考就能进名校”。结果去了才发现,语言学校里一半都是中国人,大家都是想躲国内的高考卷。EJU的补习班名额要提前三个月抢,教授的套磁信发出去十封,能回一封就算运气好。小夏跟表妹吐槽:“早知道这么卷,还不如在国内读高中呢!”其实想想也正常,大家都觉得是“捷径”,捷径自然就堵了。
这些选择看着挺划算,其实背后都藏着隐性代价。阿凯在大阪读书的时候,每周要打20小时工,时薪虽然比国内高,但每天下课还要去便利店站四个小时,累得连作业都写不动。小夏就算以后考上了名校,找工作的时候也可能碰到问题——日本公司对外籍员工的薪资普遍比本地低,晋升也难。说到底,日本留学的“高性价比”就像超市里的促销品,看着便宜,其实可能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现在好多人去日本留学,不是真的喜欢日本的教育,是想找个“确定性”的退路。国内卷不动了,就去日本躲一躲,觉得那里安全、便宜、能拿身份。但退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新的战场。要是只是为了逃避卷,不管去哪个国家,卷都会跟着你。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选哪个国家,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是拿个文凭混日子,还是真的想学到东西,重新认识自己。日本的大门还在开着,但真正能找到方向的,从来不是那些只想着“躲”的人。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