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QS亚洲大学排名出炉,近两年行情火爆、仅申请费每年就能收8亿的香港大学,果不其然冲到了亚洲第一。
“港三新二”整体表现突出,除了独占鳌头的港大,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分别居第六、第七,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则并列第三。新国立此前数年霸榜亚洲第一,今年位次有所下降。
令人惊讶的是,作为内地TOP2高校之一、工科曾被视为“全球顶尖”的清华大学,竟被甩到第九名的位置,而文理见长的复旦大学却高居第五。清华怕不是要哭晕在厕所?与复旦一直相爱相杀的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13),或许心里也不是滋味。
前二十榜单几乎是中、新、韩三国的“天下”(仅有第15位的马来亚大学不在“三国杀”局中),前十名更是被中新两国包揽,而坐拥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日本,竟无一席。马来亚大学排名高于首尔国立大学的操作,也让人直呼看不懂。
在亚洲前100高校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大学独占25所,可谓“遥遥领先”。但上海大学超过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是认真的吗?后者虽然本科招生规模很小,但无论师资力量(尤其是217位两院院士)还是硕博数量、质量,都足以跟清北叫板。在很多人心目中,国科大是有实力与复旦、上交、浙大等百年名校竞争内地高校TOP3的独特存在。
北京理工大学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出55位,也超出人们的传统认知。这两所高校同属“国防七子”阵营,实力相近,北航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还要比北理高出一筹。这么大的排名差距,着实让人意外。
作为同城双子星的武汉大学(第31)和华中科技大学(第74),此次相差43位。一向认为自己才是“武大”、不喜被视为“武二”的华科,大概也有些郁闷:不是说“工科为王”吗?自家工科可比珞珈山那家伙要强吧?
香港高校在前十名中独占五席,确实值得重点关注。香港城市大学虽然建校历史并不太长,但此次与“港前三”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学并列第七,表现相当抢眼。香港理工大学也凭借雄厚实力跻身前十。
作为人口仅有750万的弹丸小城,拥有5所位列全球前100、亚洲前10的大学,香港确实足以骄傲了。也难怪近几年港校火得一塌糊涂,申请量暴涨200%,学费更是水涨船高,甚至很多内地状元放弃了清北,直奔香江。
点评了这么多,回到灵魂问题上:由英国人发布的QS排名准确吗?权威吗(有人看吗)?它凭什么这么排?
虽然,这个排名近年来因主观调查占比高、对英语国家和地区有所倾斜、部分排名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而饱受争议,但是,它仍然是全球范围内被认可的四个“大学排名”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国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内地也是人才选拔的参考之一。
QS排名采用以下指标(括号内为权重):
学术声誉(30%权重,基于全球13万名学者的问卷调查,评估高校学术影响力);
雇主声誉(15%,通过7.5万家雇主的调研,反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师生比例(10%,衡量教育资源投入,数值越低代表学生获得更多关注);
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20%,使用Scopus数据库近5年论文引用数据,评估科研影响力);
国际化程度(10%,其中国际教师5%、国际学生5%);
国际研究网络(5%,跨国合作论文占比,反映全球学术协作能力);
就业成果(5%,通过校友高管数量及毕业生薪资溢价评估职业发展支持);
可持续性(5%,考察高校在环境、社会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贡献)。
不过,排名这东西,本就见仁见智。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就是个“游戏”,你懂的。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