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正式发布了2026QS亚洲大学排名。中国共有197所大学进入QS2025亚洲大学排行榜。其中,中国内地135所,中国香港11所,中国台湾48所,中国澳门3所。华东理工大学居亚洲高校221位,全国第40位。
图源:青塔
本届榜单规模创历史之最,覆盖了25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29所院校,其中558所为首次上榜。中国(内地)凭借排名院校的飞跃性增长,以新增261所院校、总数达395所的成绩成为上榜高校数量最多的教育体系。
华理此次上榜,在多项核心评价指标中展现出鲜明的理工类院校优势。根据 QS 官方公布的指标得分,学校在国际研究网络、论文篇均引用数、教员人均论文数和博士学位的员工等评价维度上,分别获得85.5、86.3、78.4和88.7的高分,显示出学校卓越的科研实力与师资力量。
近年来,学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开展有组织科研和人才自主培养,教师队伍持续壮大。一批优秀教师获得国家级荣誉表彰,高层次人才浓度持续提升,为学校开展高水平科研、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学校现有11名两院院士、2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6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2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4名教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4个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数据截至2025年8月)。
在科研工作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同样实力突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领域布局,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与被认可度不断提高。华理学者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连续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实现成果突破。
学校现拥有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11个国家级平台及41个省部级平台;近六年牵头3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超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大量国家级项目。其科研成果丰硕,曾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钙钛矿太阳电池等技术破世界纪录;同时深度推进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金额达42亿元,与多地政府、重点企业共建机构,助力产业升级(数据截至2025年10月)。
锚定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双引擎”定位,华东理工大学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化应用中双双实现突破。未来,随着学校在更多评价维度的不断发展,学校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和现代化建设集聚大批人才。
关注“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QS世界大学排名官微、QS官网、青塔、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直通平台、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等
#高校种草大赛##推我大学上热门##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头条##秋日生活打卡季#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