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当年亚洲第一”——刷到这句话,先别急着转发,把手指悬在屏幕上方三秒,心里默念:要是真这么牛,怎么1949年诺贝尔奖公布时,整个中国高校连一条英文讣告都凑不齐?
\r\r
老谣言能活十年,全靠三个帮凶:断档的史料、自嗨的自媒体、还有吃瓜群众对“祖上阔过”的执念。
\r\r
最离谱的是那张“普林斯顿1930年排名”截图,字体是微软雅黑,而雅黑2006年才出生,穿越得比甄嬛还离谱。
\r
钱才是硬核证据。1936年东京帝国大学一年能花450万日元,折300万银元;中央大学账上只有120万银元,还没人家零头多。
\r
没钱买仪器,理科系把废旧汽车发动机拆下来当实验台,学生得排队摸一把过过瘾。
\r\r
同一年,东大已经在筑波山下挖粒子加速器隧道,中国教授连盖革计数器都得借。
\r
论文更不会说谎。1947年《国立中央大学校务报告》白纸黑字:全校87个博士生,理工科在国际期刊发了3篇论文,其中两篇还是综述。
\r
隔壁东京帝国大学仅物理系就发了17篇,汤川秀树那篇预言介子的文章就在里头,五年后直接捧回日本第一块诺奖。
\r\r
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是星系级。
\r
有人把1952年院系调整搬出来当“证据”,说一流院系被拆给南大、东南,所以“中央大学血脉”无敌。
\r
可教育部2023年刚发的《高校校史编撰规范》明确打脸:不能拿院系调整前的牌子给后校贴金,传承关系得按档案走,不能按情怀算。
\r\r
南大、东南确实优秀,但优秀靠2023年自然指数全球第七、QS工科前五十,不靠民国滤镜。
\r
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是谣言循环套路:先剪一段“亚洲第一”爽文,再配几张老校门黑白照,评论区刷“泪目”“致敬”,流量吃饱。
\r
平台算法才不管真假,情绪越浓,推得越狠。
\r\r
于是下一届新生入学,学长学姐继续转发,谣言升级成“校史必修课”,死循环闭环。
\r
想一眼识破也简单:
\r
1. 看到“普林斯顿排名”先查年份,雅黑字体直接拉黑;
\r\r
2. 问一句“经费多少、论文几篇”,答不上来的统统按吹牛处理;
\r
3.\r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官网,检索“国立中央大学”,原件PDF免费下载,比自媒体截图硬核一万倍。
\r
历史可以温情,但不能发高烧。
\r\r
南大、东南今天搞材料、搞毫米波照样让老外竖大拇指,靠的是2023年的实验室,不是1930年的传说。
\r
把旧照片收进抽屉,把档案室的门打开,让真实数字透透气,才是对前辈最大的尊重。
\r
毕竟,真正的荣耀不需要谣言加持,它自己会长出新的翅膀。
\r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4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