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海一位宝妈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生育补贴 —— 金额近 18 万元!更让人惊喜的是,她 10 号提交申请,22 号就收到了款项,审批发放速度十分给力。
她难掩喜悦地说道:“原来生孩子政府真的会发钱!早上买纸尿裤时还心疼开销,现在这点顾虑彻底没了。”
网友们纷纷留言表达羡慕,不过也有家长理性表示:补贴虽好,可对比已经投入的教育成本,实在是 “九牛一毛”。
有宝妈在小某书上晒出孩子从幼年到考入 UCLA 的总花费,金额已高达 1000 万…
网友们纷纷调侃,养娃就像养了只 “吞金兽”—— 刚开学,学费、补课费便接踵而至,艺术、体育、科技类的课外班更是一门不落,每门课程一年的开销动辄就要上万元……
过去几十年间,“生孩子” 这件事,似乎正悄然发生转变:从曾经的 “高回报投资”,逐渐变成了如今纯粹的 “奢侈品消费”;
而数据也印证,“少生优育、集中投入优质教育资源”,已然成为当下环境中,精明的中高收入家庭所做出的最理性选择。
01
从“高回报投资“
到”稳赔不赚“
一百年前,生养孩子是项相当 “划算” 的投资。
养娃成本可从两方面看:直接的 “自付费用”(孩子吃穿用度)与 “机会成本”(父母因育儿放弃的收益)。
而养娃收益很实在:孩子稍大就能当劳动力,帮着捡柴做饭、创造价值;父母晚年时,孩子更是重要支撑 ——20 世纪早期,一家之主为 65 岁以上男性的家庭,1/3 收入来自子女。多生孩子,还可能有 “天赋异禀” 的孩子带飞全家。
低成本、高回报,也难怪那时人们信奉 “多子多福”。
如今家长虽喊孩子 “吞金兽”,但养育的自付费用并没那么夸张。
真正的变化是 “机会成本” 飙升,尤其对高学历、高收入父母:不少女性生养时暂停职场,收入归零,即便 5-10 年后重返,薪资也可能永久性下降 15%(折算工作年限后)。
2023 年诺奖得主克劳迪娅・戈尔丁的研究也证实,男女收入差距的 “拐点”,正是第一个孩子出生后。
同时,养娃 “收益” 锐减:现代养老金体系替代了子女养老功能,“养儿防老” 观念淡化,老年人对子女需求降低。当回报低于成本,想生娃的人自然越来越少。
02
如果”非生不可“
那么投资教育是最好的选择
在 “养娃亏本” 的普遍认知下,数据显示:学历更高、收入更优的群体,反而更愿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金钱与精力。
我们的感受也印证了养娃愈发 “精细”:
过去,一年级孩子常独自上下学,假期在外疯玩;
如今家长多成 “直升机父母”,为孩子排满活动、忙接送,孩子安全更成社会焦点 —— 比如美国部分州,让 11 岁孩子独自留家已属违法。
这些行为有些确实已经做过了头,不一定是好事,但它们背后的原因是非常理性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带来的回报大幅提高了。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起,美国劳动力市场变了:技能回报率大涨,学历更 “值钱”。1980 年代,25-34 岁大学毕业生收入是高中生的 1.2 倍;现在,这一比例已达 1.6 倍。
显然,过去 “多生少投” 的策略,不如如今 “少生优育、集中投入”—— 帮孩子考名校、获高薪 —— 更能得高回报。
若换个思路,不把养娃当 “投资”,而看作体验丰富、无可替代的 “奢侈品消费”,很多事便豁然开朗。就像有人愿为爱马仕重金投入,有人愿给孩子最优教育,这无关对错,只是偏好选择。
03
当养娃已经成为”奢侈品“
中产家庭该怎么办?
先来重新定义养娃的价值吧。
既然养娃不是 “投资”,而是 “购置奢侈品”,养育时不妨聚焦体验与情感:享受共处时光、见证孩子每步成长、一起学习探索…… 这些比金钱珍贵的片段,才是养育中最该珍藏的点滴。
是否养娃,选择权在你手里。
无论选择不生、生一个还是几个,都无需有压力 —— 没有哪种消费能吸引所有人,有人偏爱孩子,也有人更愿把精力投入其他事。所有选择,都由你自己决定。
AI 时代,要重新思考 “教育回报”。
过去执着于升学、盼孩子进名校,是因近几十年教育 “投资回报率” 高;但这几年,AI 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
《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证据显示:人工智能正在破坏美国年轻人的就业前景》,提到 2023 年起,企业招聘的 22 至 25 岁初级程序员(多为应届生)数量锐减,就连客户服务这类需情商的工作,AI 也在逐步替代人类。
最后,什么是能给孩子未来回报的真教育?
从前为名校 “内卷”、花几十万补课,即便送孩子进名牌大学,毕业后能有多少实际回报?哪些投入,才能让孩子在 AI 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对每一位为孩子投入大量时间金钱的家长,这才是最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若你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与经历~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