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大学,终于不再只是‘调剂备胎’。
\r\r
”——这是今年高考群里一位家长的原话。
\r\r
话音落下,屏幕那端甩来一张截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新设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学院”,人工智能、区块链、跨境数据合规,六个方向一字排开,招生简章里明晃晃写着“与马来西亚、泰国高校互认学分,第三年可去吉隆坡上专业课”。
\r
群里瞬间安静,三秒后有人回了句:“这比我娃想冲的某中部211香。
\r
”
\r
香的不止这一口。
\r
北部湾大学今年悄悄开了一个“运河工程精英班”,首期只招120人,课表却豪华得离谱:船舶智能驾驶、智慧港口管理、数字孪生航道,授课名单里既有中交建的总工,也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的退休教授。
\r
最撩人的是毕业去向——平陆运河指挥部直签,起薪按自治区公务员最高档再上浮20%。
\r
有学生调侃:“别人毕业投简历,我毕业直接进国家账本。
\r
”
\r
若以为广西只会“靠水吃水”,那就小看人了。
\r
广西民族大学五月份发布了全球首个壮侗语族大模型“贝侬AI”,能把壮话、侗话、泰语、老挝语实时互译,延迟不到两秒。
\r
现场演示时,一位壮族阿婆对着手机说“今晚蒸五色糯米饭”,屏幕立刻跳出泰语字幕,台下泰国留学生当场鼓掌。
\r
更妙的是,这套系统已塞进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同传耳机,官方报价每小时租金比人工同传便宜一半,准确率却高出7个百分点——数据来自博览会组委会内部PPT,我混进展台顺的。
\r
有人质疑:语言模型不就是高科技玩具?
\r
别忘了,广西的稀土也上桌了。
\r
广西大学年初拿下“稀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套经费没公布,但隔壁桂林理工的石墨烯混凝土已经先一步用在平陆运河航道,合同额3.8亿元,材料强度提升30%,每方混凝土省水泥80公斤,碳排放直接砍一刀。
\r
项目经理私下透露:“这批水泥里掺的石墨烯粉体,一吨成本只比传统外加剂贵两千,但寿命能撑到百年,算下来比修修补补省钱多了。
\r
”
\r
最接地气的变化藏在就业端。
\r\r
过去广西高校毕业季,主角是“珠三角抢人团”,今年画风突变:区里自建“东盟就业服务云平台”,把中马“两国双园”、中泰铁路、印尼德龙工业园等六千多个岗位一次性打包上线,薪资按当地中资企业标准,本科起薪折合人民币九千到一万二,还包住宿。
\r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更狠,直接和长征火箭公司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坐动车去海南发射场实习,路费报销,回来就能签航天系统,2024届去航天口的人数比去年多了四分之一。
\r
学生在朋友圈晒工牌:“爸妈以为我去拧螺丝,其实我在给火箭写健康监测代码。
\r
”
\r
一连串动作看下来,广西高校的思路已经明明白白:不再跟跑东部,而是把“沿边+沿海+语种+稀土”做成独家拼盘。
\r
以前别人吐槽“广西只有螺蛳粉”,现在大学招生办反手甩出“运河、稀土、小语种、火箭、区块链”五张牌,总有一张击中考生软肋。
\r
一位做留学中介的朋友感慨:“过去东南亚学生来中国,先想到北上广,现在咨询南宁的多了,理由简单粗暴:学费低、热带气候像家、毕业还能进中资企业外派回国,一步到位。
\r
”
\r
当然,热闹背后也有尴尬。
\r
数字经济学院的老师私下吐槽,东盟方教授线上授课时,经常因为网速掉线,“画面卡成PPT,学生调侃这是区块链的真·去中心化”。
\r
壮侗语大模型训练语料里,侗语数据只有壮语的三分之一,导致侗语翻译偶尔“胡言乱语”,团队紧急招募侗族主播补录音频,价码开到每小时三百元,比当地电视台配音高出一倍。
\r
稀土实验室更现实的问题是——设备到了,操作设备的博士还在路上,人事处把安家费提到七十万元,依旧招不满人。
\r
可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广西高校的春天显得真实。
\r
没有一步登天的神话,只有边陲小城把自家土特产——一条运河、八种方言、一片稀土、两千年的铜鼓——统统塞进实验室,熬成一锅热汤。
\r
喝下去的人,有的去吉隆坡写代码,有的去运河开无人船,有的回山寨教阿婆用AI翻译山歌。
\r
路径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画面:以后再说“广西的大学”,不必再附带解释“其实也不错”。
\r
人家直接甩履历:我们这儿, rocket 和 rice noodle 一起起飞。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