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教育天天看 话题:教育金秋创作工坊
软科发布的202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类)已经公布。这份榜单根据学术表现给全世界一千所研究型大学排了个序,中国内地有二百二十二所学校上榜,在世界上前一百名里头还有十三个位置被中国的学校占据着,这个数量和去年一样没变过,不过大多数上了名单的学校的排名都往上升了一些。
在全球范围内前三名都没有发生变化,美国仍然处于前列,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占据前三的位置。哈佛是历史最悠久的学府之一,它创建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一开始是由殖民地立法机构建立起来的,并且名称经历了多次更改才成为如今的哈佛大学。斯坦福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帕罗奥多市境内,学校创立于一八八五年,在这里可以看见很多建筑群,它的占地面积在美国高校中位列第一。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八六一年成立,最初规模并不大,随着十九世纪学科与师资的发展壮大逐渐确立起自己理工科的地位。
中国内地上榜的十三所高校当中,表现最好的是清华大学。清华进入世界前二十,排第十八位,这是它首次跻身世界前二十位。清华还是亚洲排名最高的大学。和去年相比,清华上升了四位。清华前身可以追溯到一九一一年,经多次更名调整,当前学校由教育主管部门与北京市共同支持,拥有三十二个学院,五十四个系以及十二个书院,开设大约九十三个本科专业,二十八个双学士项目。
北京大学排在第23位,相较于去年上升了1个名次。浙江大学位居第24名,比去年进步了3个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今年的世界排名为第30名,较之于去年的进步幅度较大,上涨了8个名次,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40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较去年同期有了2个名次的增长,复旦大学位于第41位,相较于去年提升了9个排名。而这两所学校都是在上海地区,近些年两校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都有很明显的增长趋势,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上海地区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相对集中,导致这些高校招生活跃度较高,除了清华北大以外,分数线是最高的。
进入全球前五十的我国高校均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这一轮榜单中还有几所高校名次有较大变化,中山大学位列第六十五位,上升七位;华中科技大学排在第七十三位,上升六位;南京大学位列第七十五位,上升七位;武汉大学排在第八十一为,比过去基准年份排名上升八位;西安交通大学位列第九十二位,上升三位;中南大学位列第九十六位,比去年下降两位,在这十三所内地高校中只有它出现名次回落的情况。
在这所学校中,四川大学名次变动最大。排在第87位,较去年上升了11位。四川大学创建于一八九六年成立的四川中西学堂,历经多次合并、更名。94年原四川大学与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 年, 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后形成新的办学体系。25年9月眉山校区启用。该学校有39个学院(系,开设本科专业107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约3.8万余人,硕博研究生约3.3万人左右,办学规模较大。
清华之外的历史和发展,校史多是渐进的扩充。清华从清华学堂到现在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经过了院系调整、结构重组的过程。像麻省理工、斯坦福这些美国高校,也是从小规模开始,在学科建设、师资扩大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今天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国内高校在二十世纪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通过合并、资源整合、学科建设等方式形成现在的规模与结构。
回头再看这次榜单的总体状况,可以发现一些特点。上榜的内地高校数量依然不少,并且有更多学校在世界范围里得到了学术上的认可,大多数上榜学校的排名呈现上升趋势,只是少数有所回落,有些学校的提升幅度比较大,这显示了近年来学科创建以及科研产出方面的改善情况,城市和资源富集地区的大学显示出一定优势,在上海的这两所高校此次排名就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名次变动既有学术成果的因素也有历史背景、学科布局、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等关联因素。
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就把入围世界前一百的中国内地高校及排名变化列出来:清华大学第十八位,上升四位;北京大学第二十三位,上升一位;浙江大学第二十四位,上升三位;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位,上升八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四十位,上升两位;复旦大学第四十一,上升九位;中山大学第六十五位,上升七位;华中科技大学第七十三位,上升六位;南京大学第七十五位,上升七位;武汉大学第八十一位,上升八位(二零二二年对比值特别提及;四川大学第八十七位,上升十一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十二位,上升三位;中南大学第九十六位,下降两。
名次的上升或者下降,对于高校内部来说就是对科研质量、人才培养和国际影响力的一种考量标准。像上海交大和复旦上升了就伴随着其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的增长;四川大学跳升则与其学校合并整合、学科扩展以及眉山校区启用等有关联性;高校资源集中度高、城市位置优越及学科特色各异均会对排名造成影响。
从政策和市场方面国家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支持,高校之间互相竞争与合作,促使学术产出增加。各高校在科研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实验平台搭建、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努力,在长期会有更稳定的学术提升表现出来。排名只是反映学术方面的参考指标,并不是全部的教育质量,但是可以给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关注世界百强的同时也要看到更广泛的改变,222所内地高校上榜显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学术舞台上总体的扩张,在校间差距缩小之后更多大学开始有某些学科达到国际水准。各高校名次年际变动背后除了科研成果还有数据统计方式、发表途径和国际合作度等要素。
这份榜单给高校之间展开学术竞争赋予了横向参照,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排名可以当作选学校时的一个参考点,对高校管理层而言,名次的升降显示了在科研规划以及学科创建方面的长处与短处,针对政策制订者来讲,排名情况能够体现出国家在高等教育投入布局上的成效。
把问题交给读者。对于这次软科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的排名情况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和提出问题。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