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了“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哈尔滨医科大学以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的亮眼成绩,印证了其作为东北医学教育重镇的实力。
图源:软科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一级学科)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平台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5个指标类别,下设19个指标,共计200多项反映学科竞争力的观测变量。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和5个专业学位类别,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
图源:软科
从松花江畔的医学摇篮到跻身全国学科排名前列,哈医大正以学科崛起为支点,成为撬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杠杆。一年来,学校实施重点学科建设提升计划和优势学科固强增效计划,设立“少帅揭榜”项目和“星联”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开展“星联”人才聘期考核,创新设立“优才博士后”岗位等。
学科建设的强劲内驱力,持续推动哈尔滨医科大学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实现加速发展。学校立足国家战略和龙江振兴发展需要,发挥专业优势,在医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精准诊疗中架起生命通道。
目前,学校获各类科研项目7496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
张亭栋教授首创性地提出并实践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现“从0到1”的突破,持续向这一世界性绝症发起挑战,终于取得重要突破和巨大成功:亚砷酸注射液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总有效率达95%。
哈尔滨医科大学“疾病基因及分子靶点创新研究”头雁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为肠癌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策略。
如果说学科与科研是哈医大的硬核实力,那么"红医精神"的传承则是其软性魅力。学校多次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展现了哈医人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
1987年2月,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土壤里生根发芽,2002年1月18日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根基,持续不断地贡献着智慧与力量;哈医大还曾组建多支精锐的医疗队伍星夜驰援湖北等地,重症医学专家在一线日夜奋战,用生命守护生命,从临床救治到科研攻关,哈医大人以专业和担当筑起防线;在第九届亚冬会中,作为省内医疗龙头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以全方位的医疗担当展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与专业实力;
……
在回望传承"红色医脉"的深厚底蕴之际,哈医大又以开放胸襟拥抱时代变革,以创新姿态迈向未来。
仅2024年,学校通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和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认证;签署国际合作协议7项;选派120余名师生、26个团队赴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进行短期培训、教育访问、攻读学位和学术交流。
从学科建设到科研、教学、国际合作的全面突破,哈尔滨医科大学正昂首向前,既保留“红色医脉”的育人传统,又焕发着“新医科”的创新活力。此刻,松花江的浪花与医学创新的浪潮同频共振,哈医大会继续书写出更精彩的医学教育篇章!
欢迎关注“哈尔滨医科大学招就处”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官网/官微、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会,软科
#哈尔滨头条##高校种草大赛##我要上头条##秋日好时光##医学#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