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9岁的傅瑜丢了工作。
在此之前,她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做公众号主编,毕业六年靠着追热点、踩情绪的固定方法,早就实现了小时候“靠笔头年薪30万”的目标。
这工作听着风光,干久了是真腻,写作成了流水线作业,激情和创造力早没影了,再加上公司管理在经济下行时越来越乱,一场内部矛盾后,她干脆离开了。
离开后傅瑜没急着找下家,反而想起了藏在心里的留学计划。
本来想接着干老本行,可一想起上次去厦门旅游,为了回工作消息错过心心念念的植物园展览,坐在景区门口大哭的样子,她就打退堂鼓。
毕竟,谁想一辈子把时间耗在没完没了的工作消息里啊?
其实这“重启人生”的念头,早几年就有了。
2020年开始的那三年,天天待在屋里,她跟很多人一样,总琢磨生命到底有啥意义。
后来奶奶查出脑瘤,位置特殊只能保守治疗,不知道离别啥时候来的恐慌,让她第一次认真看自己的生活,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样子,她想活得更勇敢、更自由点。
土耳其拍作品集:一场差点黄了的“冒险”
决定去法国留学后,傅瑜的难题就来了。
她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现在要申公立美院,艺术史、材料实验、个人项目,全得从零学。
机构学费太贵,DIY又难,本来都愁坏了,还好法语班认识个清美朋友,主动说免费带她做作品集。
这朋友是真帮了大忙,还帮她改了固化思维,原来做作品不用提前定死,边做边想反而更有活力。
2024年8月,她要做个“家园和身份”的项目,特意跑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拍难民儿童。
本来都联系好采访对象了,结果对方临时放鸽子。
那时候她只剩一天在伊斯坦布尔,急得在小红书发了求助帖,然后就抱着沮丧的心情飞卡帕多奇亚了。
没想到下了飞机打开手机,全是陌生人的私信,有阿富汗大学生说能联系亲戚,有孤儿院志愿者愿意帮忙,还有难民学校老师能帮她进学校。
她赶紧给每个新方案写拍摄脚本,可推进着推进着又出问题。
直到一个台湾女性说,能安排她见叙利亚保姆一家,这事才算有了转机。
几天后,她凌晨坐最早一班飞机回伊斯坦布尔,下了飞机还迷了路,折腾半天才到地方。
采访时她才知道,这家人2013年从叙利亚逃出来,大女儿因为结婚生娃晚了四年才来,还丢了办居留证的文件,现在怀着孕,孩子出生都没法上学。
相机拍下老母亲掉眼泪的样子时,傅瑜心里也不好受。
晚上回酒店,她才感觉浑身像灌了铅。
摘隐形眼镜时,左眼摘下来了,右眼怎么都摘不掉。
本来想躺几分钟再试,结果一觉就到半夜三点,这才把另一只摘下来。
做作品集这事儿,能不能成、成了质量咋样,她心里一直没底,这简直就是场豪赌,30岁要是申不上,她真怕自己没力气再准备一年。
傅瑜准备留学那阵,一直没敢跟家人说,一边备考做作品集,一边兼职,还得跟家人谎称在Beijing稳定上班。
2024年10月回海南做故乡主题项目,怕家人起疑,又说“老板出差让远程工作”,就这么糊弄了快一个月,项目一结束立马回北京,就怕露馅。
直到要户口本、出生公证这些材料,她才没辙了。
2024年过年回海南,她决定逐个跟家人说。
第一个告诉弟弟,弟弟直接质疑,现在工作好好的,换赛道学艺术能找着工作吗?去异国陌生人家里拍片子,多不安全啊?
交涉那几天,她累得不行,比备考还难,得一点点掰扯着讲道理,慢慢让弟弟理解。
后来跟奶奶说,奶奶倒是支持她的理想,可话里话外全是操心,咋该成家的年纪反而去读书了?
跟妈妈说时,妈妈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工作遇着困难了”,还说要是不行就回老家,她能给点创业金。
最让她紧张的是跟爸爸说,她把计划说完,屋里静了几十秒,爸爸问“你准备多长时间了”,她说“一年”。
然后爸爸背过身,她看着爸爸的身体往沙发上塌了几毫米,又过了十几秒,爸爸才说“好吧”。
虽然后来家人嘴上都同意了,但那几天家里气氛一直很低。
可临行前,大家又都换上高兴的样子送行,杀鸡宰羊的,奶奶还去求神拜佛保她平安,妈妈塞了五万块路费,爸爸还是老样子不爱说话,就酒桌上跟她碰了一杯。
那时候她才明白,以前觉得家像牢笼,可真要往外走,才发现家也是保护罩。
法国租房记:从“被淘汰”到终于有了“家的味道”
2025年5月,傅瑜收到第一个offer时,没像想的那样特别高兴,就只是松了口气。
可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半夜被痒醒,开灯一看,背上、腿上全是挠痕和风团,是荨麻疹。
她没吃啥特别的,也没接触过敏源,后来问了deepseek才知道,高压会让荨麻疹复发,之前压力大,身体分泌的皮质醇压着症状,现在压力一松,就爆发了。
吃了一周药荨麻疹才好,体检又查出右肾有个9毫米的肾结石。
医生说这尺寸靠自己排不出来,要是疼得厉害就得立马去医院,可能是石头跑到输尿管了。
她这才想起备考时的日子,背法语背到头皮发麻,怀疑自己时连水杯都拿不起来,一紧张就反胃呕吐,有时候还记不清自己吃没吃午饭,得看软件订单确认。
看来身体早就在提醒她别太拼,只是她没注意。
后来她又收到三个offer,选了个离巴黎两小时车程的小城市,想着能低成本生活,还能接触好资源。
可到了法国才发现,真实的日子跟文学电影里不一样,打车费12欧起步,外卖贵得叫不起,白人饭也难适应。
更让人头疼的是“失语症”,就算是中国人聚餐,只要有两个外国人,就得全用外语交流,有时候说不明白自己的想法,别提多沮丧了。
租房更是难上加难,小城市房源少租客多,租房跟考公考研似的。
有个房东拒绝她时说,几百份简历里挑了60个候选人,再选6个去看房,最后挑最顺眼的。
她还遇到过满意的房子被拒,11平米的小屋子要580欧月租,可同样的价格,白人就能住豪华装修的。
这差别对待,换谁心里都不好受。
就这么找了一个月,她抱着没指望的心态去看一套房,结果各方面都好得不像能租给她的。
房东太太是越南人,可能是因为都是亚洲面孔,对她挺热情,再加上她送了枚千里江山图冰箱贴,这房子还真租给她了,在市中心,离学校和火车站都近,躺在床上能听见教堂钟声和鸽子叫。
住进来快十天,她都觉得不踏实,总怕有啥骗局。
直到前几天,从巴黎订的中国食材到了,她煮了海底捞火锅,毛肚、虾滑、肉卷一锅煮,热气散在屋里,把初秋的冷意都赶跑了。
吃完开窗散气,那股火锅味半天散不去,可她却觉得,这才像自己的新家。
现在傅瑜在法国认识了不少同学,好多都是30岁左右转专业来的,有以前做金融的,有做计算机的,都是工作几年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来这儿的。
她还在网上看到别的女孩,有人靠法国留学进了电影圈,也有人为了攒钱去法国,在非洲打工时得疟疾去世了,家人不要她的骨灰,最后撒在了刚果河。
在她心里,这两个女孩分量一样重,不管是抵达目的地,还是在半路倒下,只要心里有热望,就都值得尊重。
其实30岁哪是什么分水岭啊?傅瑜用一年时间,从格子间走到法国的课堂,就证明了人生啥时候都能重启。
只要你敢迈出第一步,就算路上有困难,慢慢走也能走到想去的地方。
毕竟,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长安。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