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红书上的中美物价对账,引发了不少美国网友的哀叹:“中国才是第一世界,美国是第三世界!”但真相究竟如何?
“在加州,三个人吃一顿海底捞要200多美元,回到北京却只要300多人民币。”一位在美生活的华人这样写道。近年来,类似的中美生活成本对比常常引发热议。
尤其是那句著名的“两千人民币在中国生活的要比在美国三千美元好得多”的观点,更是让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中美生活水平的真实差距。
01 收入差距:数字背后的购买力谜题
从收入角度看,美国平均收入远超中国。2023年,美国平均工资为59,384美元(约合43万人民币),而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私营单位仅为68,340元。
换算下来,美国平均收入几乎是中国的3-6倍。即使在美国收入相对较低的快餐店小时工,时薪也有20多美元,月收入相当于人民币28000~34000元,远高于中国许多白领的收入。
02 居住成本:房产持有的大不同
住房是最大的消费支出。2024年,美国平均房价为41.55万美元,相当于一对夫妻3.5年的工资。
单看房价收入比,美国中产买房似乎比中国中产压力小。但美国房产的持有成本相当高——每年要交1%~3%的房产税,还要支付房屋保险和物业费。
租房方面,2024年全美平均租金是1654美元/月,约占夫妻双方收入的16.5%。但在沿海发达地区,一套三卧室联排租金高达3500~4500美元/月。
03 日常生活:舌尖上的代价差异
穿着方面,美国服装开支占收入比例很低。尤其在加州,人们穿着随意,常在Costco和沃尔玛解决穿着问题,单价比中国贵不了多少。
饮食却呈现出复杂图景。美国外出就餐成本高昂,疫情后加州中餐馆一个普通炒菜已从10美元涨到15~25美元,还要加消费税和小费。
但如果自己在家做饭,成本比中国高不了太多。美国肉蛋奶价格甚至比中国还便宜,但蔬菜在任何超市都比中国贵几倍。
04 交通出行:四轮与双轨的成本方程
美国被称作“车轮上的国家”,交通成本包含购车费用、汽油、保险、维修等多方面支出。有两辆车的美国家庭,交通成本平均占家庭净收入的16%。
中国公共交通成本远低于美国:地铁公交单程票价2-8元,而纽约地铁单程就要2.75美元(约19元)。
虽然美国汽油价格低于中国,但综合考虑购车、保险等费用,中国的交通成本对低收入群体更为友好。
05 医疗教育:隐藏的成本鸿沟
医疗费用差异显著。中国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10-50元,美国约100-200美元(700-1400元)。
如果没有保险,美国医疗费用是天价。但美国医疗保险体系复杂,低收入者可申请政府补贴。
教育方面,美国大学学费远高于中国。美国公立大学学费每年1万-3万美元(7万-21万元),而中国公立大学每年5000-1万元。
06 税收保险:看不见的支出杀手
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交税的总成本相当于家庭收入的25%-30%。这包括联邦所得税、社会保险金税、医疗保险税等多种税种。
美国人还将净收入的约20%用于购买各种保险(医疗保险、眼睛保险、牙齿保险、汽车保险、房屋保险等),以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
中国的税制结构不同,商品税负较低,但部分进口商品价格因物流成本高而更贵。
对于低收入群体,中国的5000元人民币可能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便捷的公共交通、便宜的外卖和丰富的娱乐选择。
而对中高收入群体,美国的5000美元(约3.5万人民币)则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储蓄潜力。
最终答案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生活更好”。是看重当下的日常消费体验,还是追求长期的财富积累?是青睐舌尖上的丰富多样,还是向往大房子的空间舒适?
没有绝对的答案,只有基于个人价值观的选择。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