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不如哈佛?
\r\r
”——这句话像一根刺,年年高考季都被拔出来扎人。
\r\r
可杨振宁去年在清华园慢悠悠补了一句:扎得疼,是因为拿错了尺子。
\r
老先生把尺子掰成两段,一段量“地基”,一段量“屋顶”。
\r
中国四年本科,能把量子力学作业堆到天花板,考试周图书馆凌晨两点还灯火通明;美国同年级学生可能连氢原子波函数都写不利索,却敢把“我想用光暂停时间”写进申请书。
\r
屋顶怪模怪样,但底下地基的钢筋粗细,决定这怪屋能不能盖到云霄。
\r
教育部刚出的数字给这段话做了注脚:去年52万人回国,比十年前翻了三倍,八成是STEM民工。
\r
他们在美国屋顶逛过一圈,最后还是回国打地基——国内实验室的新楼够大,经费够厚,量子通信、人造太阳、1.2亿度等离子体,这些名词听着像科幻,却得靠一摞摞草稿纸算出来。
\r
草稿纸,恰是清华北大最不缺的东西。
\r
有人把留学想成单选题,其实更像相亲。
\r
上海某中学今年出了个“IB+奥赛”双料学霸,家长砸锅卖铁要送普林斯顿,孩子自己挑了新加坡——学费砍半,离家五小时飞机,毕业后直接进淡马锡做AI风控,两年就攒够首付。
\r\r
杨振宁早说了,别迷信地图,先摸自己的脉搏。
\r
大洋那边也在偷偷把脉。
\r
哈佛教育学院的最新报告写得直白:美国高中正把“共同核心标准”往深里砸,数学进度整体提前半年;北京海淀的课堂却开始砍课时,留出整块时间做PBL,学生自己找课题、拉经费、写“商业计划书”。
\r
两边像照镜子,互相学对方最心虚的那部分。
\r
最有趣的是,老先生101岁还在视频里给清华庆生,背景就是一张旧课桌——漆都掉了,却稳稳当当。
\r
他说,甭管桌子在哪,先让它结实,再谈雕花。
\r
这话放到今天,依旧稳准狠:想出去的,别把国内地基贬成土坷垃;想回来的,也别把海外屋顶吹成空中花园。
\r
尺子只有一把,刻度却长在每个人心里,量完自己,再决定走哪条道。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