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换生(国际交换生什么意思)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19位真人的故事

口述 | 苏田

编辑 | 舒雨

我叫苏田@德国小哥苏田,1991年出生,德国人。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但有多少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真正热爱?又有多少人秉持热爱一生执着下去?

本来在明斯特大学读硕士的我,因为一个偶然的决定,从120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来中国学习的机会。在这里不仅认了中国爸爸,还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

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努力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以后的日子里,放眼望去,全都是自己喜欢的人和事。

(小时候跟兄弟们的合影)

我在柏林出生,母亲是德国人,父亲来自南美的智利,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双胞胎弟弟。

在我5岁的时候,父亲搬回了智利,之后就一直跟着母亲长大,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我的性格,以及通往中国的道路。

弟弟从小立志当一名律师,喜欢橄榄球运动,还踢了十年足球,他一直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相反,我一直没有确定的方向,童年生活比较丰富,什么都愿意去尝试。

但我喜欢主动结交朋友,在多次户外运动、旅行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好友,至今都还有联系。开朗的性格,为我未来在异国生活带来不小的帮助。

我曾去过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体验过当地与德国截然不同的文化风俗,那些我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以及时间沉淀下来的厚重历史,深深吸引着我,从此我对亚洲心生向往。

(摄于柏林米特区,我和我最好的朋友Jonas)

2016年4月份,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读硕士期间,我得知可以申请作为交换生去日本或者韩国留学,怀揣着激动的心情递交了申请。可惜申请人数太多,而且名额有限,6月份我收到申请被拒绝的消息。

当时为申请做了很多准备,至今都记忆犹新,遗憾的是最终没能得偿所愿。被拒绝的感觉非常痛苦,那段时间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之前对于交换生的所有美好的憧憬都成了泡影。

看着大家去了心仪的地方,我很羡慕。而且,当得知成功去韩国和日本的那些同学,最后都没有选择留在当地,心里更是气愤。跟回来的同学聊天,想听听他们去日韩学习的感悟。但过后我发现,其实相对而言他们对当地的语言、文化并不是很感兴趣,而如果换成我是一定会留下来的。

(来中国的第一个月,在苏州爬山)

后来到了8月份,我又遇到一个去中国复旦大学的机会,心里真是又惊又喜。

上次已经错过,这次一定牢牢把握,去学习中国的语言,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探索感兴趣的地方,实现自己一直以来想去亚洲的愿望。

但这次竞争非常激烈,120个人申请,最后只选3个人。所以,我花了一个月写了一封动机信,解释为什么应该将我派到中国,又征求了其他人的意见,将修改好的动机信与其他材料一起递交了上去。在忐忑中度过一个多月后,10月份终于收到申请通过的消息。

之后我就开始每天按部就班地为留学做准备工作,填表、签证、买机票等等。

此前对中国的了解很少,只知道在遥远的亚洲,首都是北京,有李小龙、成龙、叶问,有先贤孔子。所以,忙碌之余就主动去了解中国,通过一些软件开始一点点学习中文,也与一些在柏林生活的中国人交流,搜索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有哪些适合户外攀岩的地区。

(糖糖、苏田和阿野)

终于到了启程的那一天,我选择由柏林直飞北京,然后从北京转机去上海。

登上飞机的那一刹那,耳边传来乘务长愉快地播报,整个人有点恍惚,带着对家乡的不舍、对未来的期望,暗暗说,中国我来了。

那时是2017年的2月份,我的中文还是基础水平,虽然没有一个熟人,但已经有种想法,我会喜欢上这里。

在北京呆了一天后,第二天早晨坐飞机去上海,乘磁悬浮列车转地铁来到租房子的地方,看到路边有卖烤红薯的小摊,还有卖卷饼的,也有人在院外炒菜,一切都很新奇。

去复旦大学报到的时候,因为看不懂地图,还迷路了。当时只知道“大厦”这个词,沟通有很大障碍,幸好遇到一位热心的阿姨,领着我才找到了学校门口。

(在香格里拉体验骑电瓶车)

虽然提前做了准备工作,但我对中国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所了解到的大多来自视频、图片、他人的介绍。来之前我很迷茫,不知道之后的生活会是怎样一幅画面。然而,来中国的一星期后,我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个地方。

中国有很多我感兴趣的方面,富有底蕴,值得去探索、去深挖,很庆幸当初被日本和韩国拒绝。

在这里生活,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我设身处地感受到中国的数字化,这已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仅如此,这里很多老人居然能用手机刷短视频,要知道,在德国的很多老人都不知道怎么使用手机打电话。

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原来中国人早已摆脱老电影中的形象,如今的中国可以充分利用科技便利生活。

虽然我在德国读硕士,但是这次交换机会只能参加一些读MBA的班级,上课时间集中在五六日,同事大多数是会讲英文的中国人或者是外国人。而中国人都是年纪比我稍大一点的,并且都已经有了工作经验。

当时我很喜欢说中文,为了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跟班里的大部分中国同学尽可能用中文交流。

(我在复旦大学做交换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个在欧洲比较流行的社交app,有一个姑娘加了我,熟悉之后知道她在中国从事电子商务咨询顾问,我当时很好奇,就问她有没有实习机会。

经她的介绍,顺利通过老板的面试,两周后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工作了。估计很少有新来中国的学生,能这么快找到适合的轮岗机会。

从德国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刚开始逐渐适应,到现在爱上了这里,充实地实习,丰富的大学生活,以及中文慢慢变得流利,让我一度感觉生活没有了难题。

没想到,不久之后我独自去医院看病,才发现这才是面临的最大难题。

第一次在中国看病,身边有朋友陪伴,一切都还比较顺利。不过,这次生病时因为不想再麻烦好友,我自己一个人去了医院。

我会的中文偏日常,很多医学专有名词还不会,而且在身体非常不舒服的情况下,还需要弄明白挂号等等所有的流程,实在太复杂了,最终如果不是医生还会一些英文,我差点放弃了。

(我和两位小有名气的博主)

有了这两次经历,至今我认为,身处异国他乡对我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看医生。所以,在那之后我知道当务之急是精进自己的汉语水平,接下来就刻意学了很多医学词汇,现在去医院基本没什么困难了。

我热爱中文一方面是因为我的母亲会多种语言,在她的影响下,我对学习语言情有独钟。而另一方面是由于中文博大精深,蕴含着历史的厚重感,对我来说,有一种令人着迷的吸引力。

为了学习中文,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每天上完课后去复旦大学15楼的小咖啡店,喝一杯咖啡,然后在那里连续好几个小时学中文。当时我看的那些关于中国80年代农村生活的小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印象很深刻。其中一个关于背井离乡打工人的故事,每每想起都让我掉眼泪。

(来苏州拜访“九分之一书店”主理人Jason)

有次和平常一样,我照常在咖啡店学中文。期间拿起咖啡休息的时候,发现隔壁的中国女孩翻动着德语课本。真是太巧了,于是主动过去和她打招呼,交谈间得知她在复旦大学中文系。

我沉浸于汉语,她想学德语,我们一拍即合,成为了语言伙伴。之后一有空,就相约去咖啡店一起学习,讨论中国德国文化,交流我们的生活经历,互相解惑答疑。

在跟那个女孩的相互促进下,我的中文水平飞一样的进步,而她的德语也从基础水平上升为中等水平。

期间有次很有意思的经历,因为我一直对中文系的课充满了好奇,她就提议跟他去上一次专业课。

那天刚走进教室,很多同学都好奇地望着我。可能感到很奇怪吧,居然有外国人会来听中文系的课。不过好奇归好奇,一开始上课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听讲。

老师先讲了不同方言的发音区别,然后邀请了多位同学上台,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朗读一篇文章。 各个同学上台用着我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讲述着同一个内容,大家笑得人仰马翻。

而我也大为惊讶,原来中国不仅仅有粤语和上海话,还有这么多其他方言。有的方言与普通话相差很远,都快让我以为是另一种语言了。

这次听课使我获益良多,认识到自己掌握的只是中文的冰山一角,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没有学到。

有了这段学习语言的经历,后来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偶尔分享彼此的近况。上次联系时得知她目前在德国工作,真是个蛮厉害的姑娘。

(我在参加书法活动)

除了独自钻研中文,有时间我也会和同学一起骑单车逛遍上海各个角落。

上海天气很好,阳光穿过枝叶间的缝隙洒下来,让人从头到脚都暖和起来。看着身边有年代感的老房子,路边的各样小摊,心里油然而生: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和我的中国朋友还一起吃美食、参加学校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和比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挖掘汉语的奥秘。在一次书法活动中,我亲自用毛笔书写汉字,一笔一划,一撇一捺,终于体会到什么叫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

直到2017年9月份,因为毕业即将到来,我开始找工作,去了一家外企面试。刚好他们有机会,很顺利地就通过了。因为我需要回德国办新的签证,所以公司先派我到德国那边工作。

公司在慕尼黑,我搬到慕尼黑工作了一个月,之后有一个新的项目在墨西哥,我又被派到墨西哥工作了两个多月后返回德国,然后立马飞往中国。

没找到工作前,我很担心自己不能留到中国。如今能顺利返回中国,并确定可以留下来,回程途中心情爽到爆,感觉那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来宁海探望我的中国父亲)

2018年2月份,我从复旦大学毕业,按约定直接去外企工作。我的“沪漂”生活正式开始,没有忐忑,没有迷茫,只有对未来满满的信心。

除了平常的工作,休息的时候我会去爬山或者攀岩,对我而言户外运动就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不但可以欣赏风景,而且还能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

2018年夏天,去浙江宁海爬山,没想到我这个户外运动的老手居然在山里迷路了,还差点被蛇咬伤。

重峦叠嶂,一个山峰叠一个山峰,一眼望不到头。眼前一片深绿,在这诺大的山间,如何能找到出去的路?

山路蜿蜒曲折,有路还好,甚至有的地方都没有路,需要我去独自开辟。 在这遍地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的地方,我走了很久很久。

后来山下有个大叔看到了我,费了好些劲将车开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

看到有人来,我也松了一口气,告诉他迷路了。随后大叔不仅将我送到了高铁站,还热情地请我吃了一顿很好吃的宁海菜。

从那之后,我每隔几个月都会去宁海看望他,陪他一起吃饭或者爬山,并认他做我的中国爸爸。

像大叔一样帮助过我的热心人有很多。不论是熟识的朋友,还是身边偶遇的陌生人,他们给予我的帮助,让我即使在异乡也没有感到孤独。

(我参加演讲俱乐部)

我虽然是一个异乡人,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真正融入中国。但不论是周围人对我偶尔投来的好奇目光,还是大家善意称赞我中文讲得很好,这些都提醒我:你并没有融入这个国家,我还是一个异乡人。

直到我加入了一个演讲俱乐部,才重获新生。

2018年10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商场和朋友一起喝奶茶。恰好碰到了朋友相熟的人,他们是演讲俱乐部的会员。当天俱乐部刚好有活动,他们热情邀请我俩一起参加。

在台上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大家聚精会神地听我表达,没有一个人在意我是外国人这件事情。

我轻松地融入大家,谈笑风生。刹那间,一种归属感从心底萌发,那种感觉不仅熟悉,而且让人热泪盈眶。

这个俱乐部让我终身难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演讲能力,还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完全融入了中国,自己好像一点点慢慢接近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来中国之前,什么都去尝试,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热爱。但来到中国后,我开始学着融入中国的生活,学说中文、探索中国文化、吃各样中国菜……渐渐地明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摄于黄山附近的宏村,家人来中国)

除了收获自己的热爱,在中国生活了这么久,我也发生了很多积极的改变。

以前我很喜欢电子音乐,现在的我爱上了中文歌,周杰伦、刘德华都是我喜欢的歌手,那些歌词富有深意,在一遍遍播放中无数次戳中我的心。

而更大的改变,来自于对家的理解。在这里,“家”的地位和意义超越着个体,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的意义。我身边很多中国朋友经常会和家人通话,联络感情。

所以,我也逐渐开始注重家庭关系,经常主动和妈妈、哥哥、弟弟联系,我们常常打视频电话,交流我在中国的生活。

中国历史悠长,地域辽阔,对外开放包容,我遇到的中国人总是充满善意,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让我这个他乡之客生活如旧。

(我在云南虎跳峡爬山)

目前除了日常工作,我也着手发展自己的副业。主要做自媒体,拍一些关于中德文化、语言学习、自我提升这些话题。

用我喜欢的中文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结识更多的朋友,不为自己设限,积极探索新的领域。我享受这个过程,不仅学到很多,还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未来会一直做下去。

现在因为疫情,大概有两年没有回德国了,怀念哥哥的拥抱,怀念和朋友一起聚餐时的欢笑。如果疫情好转,希望可以回德国看望家人。等我再回来时,想开启向往已久的旅行计划,去中国各个角落走走,用足迹踏遍我的第二故乡,丈量每一寸土地。

有些人生来就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但有些人一直在成长之路徘徊,不必羡慕,在经过多种尝试后,我们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钟爱的,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119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

如果您有故事想讲述,或想加入我们团队成为作者,都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9964.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

  •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网址

    牛津大学出版社展位。 2019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些国外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也与中国出版社合作,出版或者引进了更多的书籍。 书展期间,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出版社之一牛津大学出版社参展并发布将启动一系列出版项目,除了牛津最擅长的语言学习资源也涵盖了科学教育等多个方面。 牛津大学出版社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新星出版社、北教传媒(北京教育出版社)等国内出版…

    2025年7月24日
  • 伦敦大学学院和清华哪个好

    英国近日也发布2025年中国大学排名:结果有点让人大跌眼镜,北京大学排第一名,清华大学排第三名,前十名中香港的大学竟然占了五所,可谓半壁江山。 说实话,英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属于世界一流,这些年,中国内地留学生,去英国的比去美国的还要多。 我们知道,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分别是:1.牛津大学,2.麻省理工学院,3.哈佛大学, 4.普林斯顿大学,5.剑桥大学,6…

    2025年4月1日
  • 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榜是被全球众多院校、官方机构等认可的权威榜单,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榜是有史以来参与大学数量最多的一次,共计有106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00所大学参加,美国是上榜最多的国家(197所),其次是英国(90所)和中国大陆(71所),中国香港共有7所院校入榜。 2025年QS香港浸会大学排名全球第252、香港第6(2024QS排名全球第295、…

    2025年5月19日
  • 台湾大学世界排名第几位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揭晓,香港继续有5所大学跻身全球百强,岛内最著名的台湾大学则下降20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由5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构成,涵盖了大学的教学、研究、知识转移和国际化等核心任务。据香港《星岛日报》10月9日报道,最新排名中,香港有6所大学上榜,其中5所跻身百强,港…

    2024年11月17日
  • 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世界排名)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大学是位于日本中部地区的名古屋,被认为是日本顶级商科大学的名古屋商科大学。名古屋商科大学是日本中部地区唯一一所学部和大学院全部通过了“AACSB International”正式认证的商务综合大学。 名古屋商科大学(英文Nagoya University of Commerce & Business),简称名商大,是于1935年建校,…

    2023年11月21日
  • 大气科学专业排名_中山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排名

    考研报考指南:大气科学学科排名 | 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学科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一

    2024年3月19日
  • 康考迪亚大学多邻国分数要求

    在这里,您能将过去一周的留学资讯一网打尽,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快来看看本周留学快讯: 五名哈佛生接受港科大录取 2025年5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向哈佛大学的国际学生群体伸出了援手,宣布将无条件录取其本科学生、研究生以及已获得哈佛学位课程录取资格的学生,并承诺提供全面的学术支持。 6月25日,港科大向记者透露,自从宣布为受近期美国政策变动影响的国际学…

    2025年8月13日
  •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申请条件)

    为了方便大家可以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已录取或被拒学生的背景信息和Timeline,我们每天会全网收集大量录取信息,把学生们的案例整合在一起,并持续更新。 数据部分来源于微博、论坛等公开平台,在收集整理数据时为尽量保持客观,未删除特殊录取案例,如需了解详细背景情况,联系小助理查询。 希望你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对比自己的申请情况及时作加请调整和面试准备,减少…

    2023年10月16日
  • 延世大学语学堂附近隔离房

    受疫情影响,目前韩国大部分高校都给留学生发送相关通知。汇总整理后发现,绝大多数高校要求进入韩国后,需在住处自行隔离14天,才可进行学习等相关活动;也有部分高校不同意留学生返校。以下为立思辰留学目前可收集到的全韩国各所大学给留学生推送的通知内容中文翻译。如有更多信息,立思辰留学也会更新推送。 *因目前各学校一直不断在修改通知信息,请各位务必联系学校国际处确认信…

    2025年4月25日
  • 国家留学平台

    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在抱怨找不到工作,别怪我没有告诉你,那是你不知道怎么利用自己有利的身份啊! 海归、应届,光这两个title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了,好吗? 这里还有4个留学生回国必看的求职平台,身份+平台,双重buff加持,留学生的福气在后头呢~ 1. jobs海归网 jobs海归网会在春招秋招期间,在北上广深各举办一次线下的海归人才招聘会,有腾讯等大厂参与。 …

    2024年1月30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