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一个句读什么

作者:李君娜 沃佳

“未来的音乐演艺形态,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好像有点看到了,又好像有点‘盲人摸象’。”前不久,观众李悦宜在上海音乐厅看完“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时,告诉同行的伙伴。

“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是上海音乐厅首届“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的一个演出剧目。这场历时2个月的融创节,顾名思义,是科技界与音乐界的跨领域融合,呈现了原创作品、工作坊、展览等,探索了未来音乐演艺的新形态。

针对这次融创节引进的作品,有观众评论,“这是人们期待的21世纪音乐演出应该有的样子。就算是古典音乐,或者传统音乐,都有了全新的张力,是鲜活的,不再属于过去,而是代表当下。”

在获得叫好声的同时,这些不同传统音乐演出形态的剧目也引发新的思考:让科技手段融入音乐演出,是否意味着对传统音乐的冲击?音乐如何在数字化生产中被“量化”?当下,我们又需要怎样的音乐?

音乐能否被“量化”?

音乐是人对声音信号的精准控制。传统的音乐创作中,作曲家负责控制声音;而数字音乐的诞生,意味着人工智能夺走了主动权,以精密复杂的计算代替了直觉性的人工作曲。

音乐究竟是作曲家的感性产物,还是物理和数学的最佳计量结果?作曲家、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阳认为,“人类对于声学原理的探索,从古至今没有停止过。自从人们发现一些材料可以用于发声和制造乐器,便开始研究如何统一乐器制造的标准。”尤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往往需要多人配合,在神圣的仪式上一同演奏。因此,多种乐器之间必须保证音律统一,以便达到听觉上的和谐。“这涉及一套精密的计算方法。”

“计算音乐”并非AI技术下的全新产物。于阳说,“几百年前,莫扎特已经在用计算的方式写音乐了。”莫扎特一生都保持着对音乐、计算和代数的激情。18世纪的数学主张“绝对和谐”。莫扎特通过精密的计算,严格控制起音、句尾音以及乐句之间的呼应,用和声语言营造了音乐上的和谐,契合于当时古典主义的音乐审美。

随着计算机技术兴起,“计算音乐”的尝试进一步更新。于阳说,“1957年,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位教授用学校的超级计算机Illiac编写了《伊利亚克组曲》。它的算法中包含非常复杂的模型。”《伊利亚克组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首完全由计算机“作曲”的小提琴四重奏,可谓数字音乐和AI音乐的鼻祖。

无论古今中外,作曲家都曾试图通过数学计算,制造出各自时代下更入耳,或更符合自身观念的音乐作品。

AI能否代替人类作曲家?

AI出现,是否意味着艺术家会因此丢掉饭碗?

镜头拉回到今年3月的一个下午,上海音乐厅音乐立方座无虚席,现场观众一起见证一场特别的才艺比拼。当天,“音乐黑科技:AI大战人类作曲家,谁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神?”音乐人工智能创意互动工作坊举行。青年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朱序芝和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时不时进行“高手”对决,交错的钢琴旋律不时响起。

不同的是,朱序芝的面前是一架钢琴,他即兴作曲,旋律在钢琴上即时倾泻而出。看上去更气定神闲的高月洁的面前,是一台电脑。她操作系统AI作曲,和演奏家朱序芝进行了一场“AI vs人类作曲家”的作曲PK大战。

现场观众即兴提供的图片、文字、音符等内容被“投喂”给AI进行现场作曲创作。AI作曲快速生成相关旋律,这给现场观众带来不小震撼。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陈世哲回忆,“最早在2016年看到李世石被AlphaGo打败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提高危机感了。这两年来,我们系的大一学生会上一门课,这门课上完,所有学生都很恨我。因为他们经过艰苦的艺考,考到上音,第一堂课我就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换专业了。”

陈世哲并非吓唬学生,而是真正感受到了音乐行业近年来遭受的冲击。早在2000年左右,陈世哲便开始尝试AI作曲。那时的AI需要先由人工教学,再在此基础上创作音乐。严格来说,放出来的作品还需要经过人的二次加工。“当时AI只能生成到乐谱层面,音乐厅演奏层面的东西是生成不了的,包括音箱混音、声音处理。所以那时候危机感没那么强,那时候AI挺水的。”

仅仅20年后,AI音乐制作软件SUNO就能生成细节丰富的音频。陈世哲观察到,不少音乐制作公司开始缩招,然而,高校的反应速度却落后于产业和企业。如今,AI音乐甚至可能影响从业者审视音乐的标准。陈世哲说:“今年开教研会提出一个议题,今年有学生如果交上来AI的作品怎么打分?最终的结果是,请大家自己声明自己用了什么AI工具,靠自觉。”

陈世哲认为,在音乐行业发生的剧变,也同样适用于表演专业。“舞台为什么存在?因为人类有梦想,实现不了就会做梦,会有舞台。”可是,如果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成熟,如果我们的舞台全部变成眼镜里的虚拟世界,我们为何还要选择舞台?陈世哲说,“我们下一代受众很可能不愿意在剧场里看到一个表演者在那里表演。比如我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什么我自己不能扮演罗密欧?”为了应对“虚拟现实”的未来,陈世哲组织学生把传统艺术形式搬入VR眼镜。“这是我们应对现在行业变化所做的小小努力。”

“打”不过AI怎么办?

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创作策划部主任胡晨韵也遇到同样的挑战,他以另一种方式回应了AI音乐的兴起。在结束不久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来自民族乐团的音乐家们携手演奏了一系列由AI创作的曲目。通过这样一场融合了传统和科技、民族与世界的盛会,胡晨韵呈现了以“量化”方式创作音乐的可能性。

胡晨韵回忆,“之前有朋友问我,你觉得AI淘汰音乐家需要多长时间?当时,我信心满满地跟他说,音乐家不太容易被AI淘汰,为什么?因为音乐最有魅力之处不是‘被量化’,而是‘不能被量化’。”

在当时的胡晨韵看来,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中国音乐,都有一个类似于“气口”的停顿。在真实的演奏中,观众会停下自己的呼吸,跟着演奏家一起等待下一个音符出现,这是整齐划一的AI音乐无法做到的。然而,胡晨韵很快注意到,一些音乐生成软件陆续登场。

胡晨韵说,“很多人在恐惧谁是下一个被淘汰的职业?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有朋自远方来,我们什么都不说,先来一个面向‘未来’的拥抱。”产生这样的想法后,胡晨韵开始探索,中国的乐器音色可以与AI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不少演奏家向胡晨韵表达了担忧。“他们问,计算机了解中国音乐吗?搞出来不会稀奇古怪吧。事实证明,AI音乐的可听性还蛮强的。”胡晨韵接下来想要尝试,电子、摇滚等富有时代精神的曲风,是否可能融合到唢呐这件乐器里。

也许,《伊利亚克组曲》以来一系列“数字音乐”背后,并非“AI大战人工作曲家”的尖锐矛盾,而是“AI融入人工作曲”的有力尝试。既然AI随手可得,对所有人敞开,那么,与其畏惧工具,不如用好工具。陈世哲说,“AI来了,打不过怎么办?打不过就加入。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21世纪需要怎样的音乐?

AI音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音乐的“计算”让声音更“可控”,对“量化”音乐的分析也进入了更精细化的阶段。在被数字包裹的音乐中,是否还有人类情感的一席之地?

“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上,评弹名家高博文和AI“机械臂”歌手艾莉合作,带来一场奇妙碰撞的音乐之旅。其中,“机械臂”歌手艾莉现场“演绎”《苏醒》《回头皆幻景》《繁华如烟》《重逢如是》《涅槃》《重逢》等多首曲目。尽管这里的机械臂已经被“拟人化”,但依然不改机器演唱的本质。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机械臂实验室主任郑康奕提出忧虑,AI音乐会让人类世界陷入扁平化,会抹除音乐的细节。尽管AI音乐大大提升了音乐制作的效率,但“效率”未必是人类终极的追求。

郑康奕认为,“人类依旧有情感。我曾经在一个美术馆做过一个作品,两个机械臂在培养皿里打点滴,整个过程耗费8个小时。很多人有不同解读,有一个工程师说,它非常好地诠释了上班摸鱼的状态,点滴明明可以很快打完,为什么打8个小时?”由此,郑康奕发现,每个人都生活在自我认知的世界中,对事物有着各异的情绪反应。哪怕是数字音乐,在弹奏过程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面对新技术对古典音乐的挑战,音乐科技融创节的评审加布里埃尔·普罗科菲耶夫表示,“不管AI发展到什么程度,最感人的还是来自自然的声音。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有些声音依旧来自情感,它不能被复制,也不能被机械替代。”

在21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AI又如何拓展音乐的形式?旅法青年艺术家陈俊恺想到,“未来的交响乐,是不是可以有其他设备或技术加入其中?也许音乐不再受限于每一个乐器的音域,也许舞台的灯光更多样,也许舞台的空间不只是在陆地。我的老师跟我说,他的一位朋友曾把低频音箱放在游泳池里,让游泳者听见水中的振动频率。”在陈俊恺心目中,飞到火星上聆听音乐会的未来图景值得期待。

AI可能会让音乐启蒙更容易普及。不少家长都曾为孩子购置过乐器,但音乐教育往往难以为继。如果孩子没能坚持弹钢琴,直至走向音乐学府,钢琴是否沦为孩子幼年时期的玩具?

上海锣钹科技创始人兼CEO解路禄想要创造一些产品,让没有任何音乐经验的人,也能从指尖流淌出音乐来。“我们把唢呐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传承下来。至少我孩子听到这个,就知道这不是双簧管,从而对民族乐器的声音有了认知。”解路禄希望把横在每个乐器学习者面前一米多高的台阶,变成一个小斜坡。“你学会演奏了以后,想要演奏得好,还是需要练习的,只是前期没有那么痛苦。”这些看似“反传统”的音乐启蒙,实则更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音乐素养。

“效率形式都在变,但需求本身没有变。”纵观不到100年的计算机发展史,解路禄发现,其实中国古代的算盘和后来的图灵计算机诉求一致。音乐也是如此,人类最早在狩猎时喊口号、敲击木棒,后来将乐谱刻在竹简上,再后来刻在黑胶、磁带上,存在iPod里。“对音乐的需求没有变。我们只要跟随趋势,拥抱新技术,依然可以传承旧的东西。”(李君娜 沃佳)

来源: 解放日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2826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下一篇 2024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

  • 伯明翰大学和北京大学哪个好

    在北京教育国际化浪潮中,五所高校以“低成本高回报”模式重塑留学逻辑,凭借教育部认证、QS前百合作资源和政企协同网络,为工薪家庭学子打造“留学平替”新路径。 首经贸:商科领域的“港大跳板”与成本革命 作为北京市属高校国际化标杆,首经贸国际本科构建“2+2/1+3”双轨学制,与曼彻斯特大学(QS34)、新南威尔士大学(QS19)等18所全球顶尖学府建立学分互认体…

    2025年7月6日
  • 韩国留学条件大学

    随着国内升学越来越卷,不少高中毕业生、即将升高二、高三的同学们开始关注韩国留学。那么,想要去韩国读本科,该如何准备呢?看完下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就会有一定的了解了~ 韩国留学优势 中韩文化接近,地理位置优越 申请门槛较低,无语言也可申 奖学金种类多,留学性价比高 教育水平先进,多所世界名校 学历含金量高,国际认可度高 01 韩国本科概况 韩国的大学主要分为国立…

    2025年7月28日
  • 广东南洋理工学院可以专插本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崔文灿 通讯员 王艳君图/学校提供 学生在图书馆学习 日前,广东省2020年专插本招生考试录取结果公布,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毕业生专插本上线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 今年,该校共有603人报考专插本考试,上线440人,最终326人被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28所高校录取,录取率达74.1%,远超省内专插本平均录取率48.9%,且被…

    2024年12月22日
  • 学传媒可以考哪些大学

    01 中国传媒大学 历史沿革: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学校成立时间未提及。 学科专业:学校在信息传播领域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在相关领域开展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研究项目。 校园文化:学校积极倡导校园文化建设,提供…

    2024年9月20日
  • 全国重点大学排名前50

    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3中国重点大学排名150强,全国重点大学150强也是迎来了排名更新。 从整体来看,至少都是区域一流大学,其中,9所大学更是世界一流大学。 从区位来看,这150强大学也是符合“南强北弱”的格局,在前十大学中,有7所都来自南方。 毫不夸张的说,能够考上这150所大学,在未来的人生中就是优势,要是进入前1/3,也就是50名之内的,日后就不用愁…

    2024年12月20日
  • 英国雷丁大学又叫什么名字

    【环球网留学综合报道】据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23日报道,英国雷丁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近日正式启用。雷丁大学目前已在该项目投入1300万英镑(约1.2亿元人民币)资金,并计划于5年内将200名学生扩招至3,000名学生。该项目不但致力于鼓励亚洲学生就读于雷丁大学课程,同时也鼓励雷丁学生到马来西亚交流学习,并试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雷丁大学推动教育出口 曾属…

    2025年8月12日
  • 高中留学咨询机构_高中留学咨询机构哪家好

    当面临选择留学中介时,确保避免踩坑,有以下四个方法可以帮助你高效快速地找到正规出国留学机构。很多优越学员也正是用了这些方法找到了我们,顺利度过毕业季和申请季。 优越留学 方法一:检验营业执照和留学资质 1.优越留学: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拥有教育部认证的合法留学中介资质,并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东设有办公室,同时在英国也设有实地办公室。 2.世毕盟留学:具备合…

    2024年2月18日
  • 修曼日本语学校是优良校吗

    先去日本语言学校过渡,再找工作留在日本发展,已经变成了一种热门选择,前些年日本就职的主要群体为:低学历想走劳务的同学,现在已经逐步演变为:高学历想在日本长期发展的同学。其实无论大家本身条件如何,想赴日就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给自己挑选好语言学校,那么哪些日本语言学校就职方面做的比较好? 学姐为大家精心挑选出日本就职做的最好的6所语言学校,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

    2024年12月29日
  • 台湾大学硕士学费

    台湾“教育部”经常声称与世界主要地区相比,台湾高校收费相当低廉。但调查显示,台湾的学费不仅不便宜,更高居全球第14位。 据台湾《联合晚报》3日报道,台“高教工会青年行动委员会”调查比较全球人均GDP前100的国家和地区一学年大学生的学杂费,并收集各地公私校学生的人数比例和平均学杂费等进行国际比较。结果显示台湾平均一学年学杂费为6218美元,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

    2025年9月10日
  • 河北省公办大专学校排行榜

    河北省专科志愿填报工作将于8月29日开始,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根据考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科大学,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河北最好的公办大专院校名单,并附上了这些学校在全国的排名及其在本省的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供考生们填报志愿的时候参考。 2020河北最好的公办大专有哪些? 根据4月22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的“GDI高职高专排行TOP100…

    2024年9月18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