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中文版

前言

这不刚过完清明节吗,我妈突然和我说:对了,咱们家族的坟墓,位置好像不够用了,到时我和你爸死了葬哪里呢?

我们家族的坟墓,是一家人葬在一起的。

然后煞有其事的和我讨论墓地选址的事情,怎么装修的事情,整个过程就是在讨论一个项目,死亡对我妈来说,就和搬房子似的,那样稀疏平常。

奇怪了,我妈怎么就那么淡定呢,我是非常怕死的人,生了病,问百度,是癌症,吓三天,备遗嘱,然没事的那种人。

还有一种找死的人,最近上热搜的天门山跳崖事件,你应该听说过吧。

天门山跳崖

我就在想,死亡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不怕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所以我想再深入了解一下,死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然后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发现《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这本书的观点很让我颠覆。作者是从哲学的角度看到死亡问题,不是鸡汤文,教你不要害怕死亡,要勇敢面对这样的,也不是那种神叨叨的和你讲大道理,让你云里雾里。他是思考死亡的本质是什么,死亡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这是一本哲学类的书,他是真正能够对生活有指导意义的,道理非常浅显易懂。

下面我来给你分享一下我的收获,本书的中文版大约34万字,我浓缩成五千字左右。挑两个和我们生活比较相关的话题聊一下

第一,死亡意味着什么?

我们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剥夺感。

第二,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

感激、体验人生,追求成就感。

一、死亡意味着什么?

死亡它就是剥夺,我们恐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所带来的的剥夺感。

这个作者的观点是,人压根就不相信自己会死,死亡本身就不存在恐惧感,恐惧的是死了之后,啥都没有了那种感觉,这个叫做剥夺感。

先说下人不相信自己会死,这是啥意思?这里指的是潜意识里不相信,你要让潜意识相信某件事情,首先他在脑海中得能够想象的出来那种感觉。死亡这种状态是没有人真正体验过的。

那你可能会问,没体验过,是不是都不会相信呢?

也不是这么说,人有联想功能,类体验,也可以让潜意识相信的,比如你没有被酒瓶砸过脑袋,但你仍然会相信,酒瓶砸脑袋会很疼。那是因为你小时候应该被其它东西砸过,那种疼痛感可以关联上。

那你可能又会问,死亡的类体验也有呀,比如无梦睡眠,全麻手术。

这个还真不能够,我们只能记得无梦之前或之后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是体会不到的。

所以人是不相信自己会死的。

但是这个剥夺感,你可是能够切身体会的,你丢过钱吧,失过业吧,分过手吧,经历过亲人永别吧,这些都是局部的剥夺。那假如把这种感受放大到N倍,就是你的死亡恐惧来源,剥夺你的一切,你将会失去你的亲人,你的财产,喜怒哀乐的感受,再也尝不到美食,再也无法和异性摩擦身体,人生中的所有体验,将会灰飞烟灭,死亡会剥夺你的一切。

太可怕了,抽根烟压压惊先。

但死亡真的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恐惧吗?

其实也不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大概有三种人,不怕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解释这三种心理现象,就按照这个剥夺理论来解释,死亡恐惧感=对世界的期待度,期待的事物越多,你就越不舍得这个世界,死亡带给你的剥夺感越强烈。

怕死的人:你还有很多美食没有尝过,没出过国,没体验过和异性身体摩擦感觉,这些你都没体验过,或者还没体验够,你会非常的不舍得,死亡对你来说,就是剥夺这些体验的敌人。

不怕死人:就比如我妈那样,这个问题我侧面问过他,他感觉是,活着没什么不好,死了也没什么不好。因为死亡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剥夺感。说一下我妈的情况,她小学没毕业的,今年六十多岁,没什么远大的追求,对物质欲望不强,我哥是比较有钱的,给我妈打了很多钱,但他也不去用。

她一辈子相夫教子,现在已经是儿孙满堂,我有2个儿子,我哥1儿1女,我姐3个女儿,3个儿女6个子孙。我们三姐妹事业上没什么大的问题,身体也健康。

也就是说,这世上没什么东西值得她留恋了,死亡对她来说,不存在剥夺,那他当然不怕死咯。

找死的人:当生命不再向你提供美好的事物——你没有死去,但你在人生体验上,得到的负面结果总体上压倒了正面结果。死亡对于你来说,没有剥夺,反而可以避免这种痛苦的。

我从头条上搜集了一下天门山事件的人物背景,其中一位刘某,年龄和我相仿,89年出生的,他7岁丧母,10岁父亲脑梗,半身不遂,还有一位90多岁年迈的奶奶,2年前离婚,儿子归女方。职业是保安,收入肯定高不了哪里去。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敲出来,这个世界应该没什么值得他失去的了。本来人生就没什么值得他期待的,如果身边再加上一点打击,那就是绝杀了。

以上介绍了三种面对死亡的态度,分别是怕死的,对世界体验需求多。不怕死的,体验够了。找死的,痛苦大于期待。

三、向死而生

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呢?

死亡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作者的观点是,人能够获得人生的体验,是非常幸运的,应该要感激。其次要追求人生体验,追求有成就感的事。

为什么要感激呢,这里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观点。

作者把人分成两种状态,生存状态和死亡状态

死亡对于死亡状态的那个人,是没有任何坏处的,因为他本身什么都没有了。

但对于生存状态的人是不友好的,这种不友好是来自于情绪的不友好(恐惧),但这不是客观上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举个例子,你的同事,最近两天,每天早上都给你带茶叶蛋,前天给你一个,昨天给你一个,但是今天没有给你,你是不是应该感到生气?有些人可能会生气,这是人性。但这不合理,因为他前两天都给你带了,你应该感激他。

回到生命这个话题,谁赋予了你的生命? 我们本来是宇宙中的粒子,由于某种原因,组合而成的一个生命体,然后体验了这个生命,最后又化为粒子,回到宇宙中。 这个过程,我们什么也没有失去,但增加了一段奇妙的人生体验,应该是要感激。死亡对你来说是难受的事实,但如果可以意识到你至少曾经拥有过,是和多么的幸运,或许能够抵消这种难受的情绪。

但是毕竟客观和主观,这是两回事,我们最终还是要解决情绪上的问题。

以剥夺感理论为基础,再聊一下三种面对死亡态度的人。

1:怕死的人

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为何怕死,如果你现在是这种状态其实是非常好的 ,说明你非常热爱生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你要做的,是减少剥夺感,用魔法打败魔法。那就是拼命的造吧,把所有想玩的都造一遍,尽情的去和 异性摩擦身体吧,合理(伦理)合法(法律)的前提下。玩腻了,你就没有剥夺感了,最后你就可以坦然接受死亡。这个我想是作为人,最好的一种状态了。

怕死的人,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永生是一个好事?

不,作者给出否定的答案,你想象一下,你活了10万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玩腻了,和各种异性(黑白黄,高矮胖瘦)摩擦身体,都摩擦秃噜皮了。那剩下的呢?就是给你带了的是无尽的空虚。空虚感是痛苦的,痛苦大于剥夺感,这样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怕的不是死,而是没玩够。

2:不怕死的人

这种状态的人,用通俗的话说,应该是玩腻了。那是不是应该先走一步呢?

不是的,虽然玩腻了,但活着也没什么坏处。假如你今年八九十岁了,这种状态没什么不好的。

但是如果你还年轻,就有这样的状态,这个是比较危险的。很有可能是进入了“习得性无助”的这种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说明:当一个人想做某件事,多次失败,或者阻力非常大,老是失败,为了降低这种挫败感,在行为上会降低任务的难度,减少做事的次数,从而规避这种挫败感。 久而久之,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如果生活再给你一些负面的事情,你可能就会被推向深渊了。

我们身边不缺少上面那种人,又坏又蠢。就是有一群坏逼(有些父母也是这样的坏逼,老是贬低孩子),把他们逼上绝路。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或事,你可以大胆的说一声(条件若不允许,起码内心上)去Tmd,老子是会死的,不陪你玩儿。

最后尽量做一些可以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不一定是工作上的,重拾对世界的好奇心。

3:找死的人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杀,是否合理?

本书作者的观点,要分情况。一种是绝症晚期,一种是冲动型。

先说下绝症晚期,有个人今年80岁,癌症晚期,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性,每天都要面对痛苦的折磨。生命中的痛苦体验大于美好体验,这个时候让他本人做一次选择,也许是更好的。

另一种是冲动的选择,自杀的人,生命的体验上基本是处于痛苦大于美好的状态之中,这时候的死亡,可以让他避免痛苦的这样体验,所以做出了这么一个选择。

但是请注意,冲动的选择,这个是不理性的,是绝对错误的,当你有这样的想法是,一定要批判性的思考一下。我前阵子看到过这么一个新闻,一个十多岁的小伙子,因为他妈妈和他爸爸离婚了,然后他妈妈离开了这个家,然后小伙子忍受不了思念之苦,喝了百草枯,最后死了。这个小伙子选择死亡是为了不想经历思念之苦,但是他没有想到,思念之苦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完全是可以被冲淡或者完全会消失的,他是可以继续体验美好的人生的,非常可惜,他没想到这点。很多人因为失恋,失业,或者其它种种原因,做了一个不理性的选择。一定要批判性的思考一下,加一个时间维度,或者其它的维度,是否真的无法改变了。生命是非常难得可贵的,一定要珍惜。

三、结语

你该如何度过这一生,你应该知道你会怎么死。

感谢你能阅读到最后,说明你没有刻意回避这个另人不愉快的话题,哪怕你不同意以上的观点,但我想你也对死亡的本质进行了一次思考。

对于我来说,认识了死亡,就有了生命的边界感。

接下来的余生,我会拼命体验人生,最后心怀感激,坦然接受死亡,化身为粒子,若干年后(或许时间没有任何意义了)在地球,或奔向其它星系,人马星座,黑洞,再次成为宇宙中的一份子。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0906.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

  • 马来西亚签证办理要多久

    说了很多次,出入境开放后,第一站要去日本,但很快被打脸了。一方面因为现在日签政策不太友好(但我还是拿到啦,过几天就更!),另一方面主要是个人原因(qiong),所以这次第一站选择了——马来西亚! 为什么选择大马? 1.物美价廉,性价比高; 2.适合拖家带口,老少皆宜; 3.手续简单,说走就走。 当然,以上几条(除第4条外),对于东南亚各国都适用,但因为其他国…

    2024年4月27日
  • 多伦多商学院全球排名

    2022QS世界大学全日制MBA排名、QS商科硕士排名发布! 排名榜单对考虑在这些学科领域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参考资源 。 该项排名由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Quacquarelli Symonds)编纂,涵盖全球286个MBA项目,以及商业分析硕士、金融硕士、管理学硕士、市场营销硕士和供应链管理硕士五大商科硕士专业。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四大…

    2025年8月26日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

    26fall的港新高校,异常热闹,陆续启动了2026秋的留学申请!早在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授课型硕士项目便开放了26fall提前批申请,其金融工程硕士项目更是取消了提前批,直接进入常规申请!而在7月1日,NUS热门项目经济硕士也开放了26fall的常规申请,且截止日期为2026年1月15日!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学硕士的应用经济学方向(Applied E…

    2025年8月28日
  • 美国留学什么专业好

    时下,有不少毕业生会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会考虑学校的就业率、薪资等因素,尽量选择“留学性价比高”的学校。 前不久,美国薪酬网PayScale更新了“2023年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薪资排名”,调查了全美2,400多所大学的350万受访者的校友薪资数据,大家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美国本科毕业生收入的高低。 话不多说,跟杨老师一起来看看…

    2024年5月30日
  •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在哪个州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创建于1867年,位于伊利诺伊州幽静的双子城厄巴纳–香槟市,是一所享有世界声望的顶尖研究型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本科申请要求 美藤国际教育介绍,语言要求:雅思6.5;托福80、需要在网上提交申请表、初高中成绩单、SAT或ACT成绩、语言成绩和作品集。 作品集要求:要求包含10张图像,长宽在10…

    2024年4月21日
  • 全球大学最新排名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日前,自然指数官网更新了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24.8.1-2025.7.31)。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哈佛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全球高校第2。 据统计,中国内地高校前10名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中国…

    6天前
  • 大学预科指的是什么

    预科班相信不少同学都是有所耳闻的,但是具体是什么意思哪些条件可以上很多家长和同学还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预科班是什么意思以及什么条件能上?设有预科班的有哪些大学学校呢? 预科班什么意思什么条件能上 预科班是指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属于大学前的预备教育。预科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起…

    2025年7月22日
  • 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

    中国台湾的《远见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台湾最佳大学排行榜。最新的排名结果按照综合类、文法商类、科技大学(技术职业)类、私立大学类四大分榜公布,并举行了颁奖典礼。 综合类大学依旧由台、清、成、交位居前四,而以台湾大学位居榜首,中山大学则成为最大的黑马,位居“中字辈”大学之首;台湾师范大学则获评文法商类的第一名;台北医学大学为私立大学、医科大学双冠军,而逢甲…

    2023年11月29日
  • 京都情报大学院吧

    近日,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就业中心主任佐古照久、日本语研修中心主任岸田宪也、入学事务部部长富士田旭、留学生业务部中国事务部负责人玄哲勇一行四人到访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开展为期四天两校教育教学与学术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两校“跨国双校园”联合培养模式。 欢迎交流会:共话合作新篇章 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一行的欢迎会在5号楼7号厅举行,参加会议的领导有黑龙江外…

    2025年8月15日
  • 程书扬新南威尔士大学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官网更新显示,曾任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的周启鸣已出任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公开资料显示,周启鸣,1978年3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82年2月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4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7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任教,任研究员、讲师、高级讲师。…

    2025年6月23日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