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交出去的时候,心里是踏实的。孩子要去上大学了,在江苏,一个好地方,读书的地方多。交钱,就是给孩子一个进门的机会,一个走出老家,去大地方看看的机会。一年又一年,钱就这样交出去了,家里的积蓄,田里的收成,都变成了学费单子上的数字。
四年过去了,孩子回来了。带回来一张纸,上面写着某某学院,写着“准予毕业”。全家人都高兴,觉得这四年,这十几万块钱,值了。孩子拿着这张纸,满怀希望地去找活干。
结果,人家摆摆手,说你的毕业证,我们这里查不到。什么意思?孩子不懂,家里人也不懂。上网去查,在那个叫“学信网”的地方,管学生档案的地方,输入名字,输入学校,什么都没有。空白一片。
这时候,人才会明白过来。
那四年时间,那十几万块钱,就换回来一张废纸。
一个听起来很大气的名字,比如苏州理工学院,或者江苏工商学院。还有一个叫南京华夏科技学院的。这些名字,光是听一听,就让人觉得学校差不了。这背后是一个窟窿,一个专门吞噬时间和金钱的无底洞。
2023年6月,一份由人民日报发布的名单,点破了这个骗局。名单上,这几个听着特别像模像样的学校,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身份是:虚假大学。
事情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一个家庭,一整个家族的希望,怎么就掉进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坑里?
许多家庭的情况都是相似的。孩子苦读了十几年书,最后高考的分数,不上不下。上个好大学,分数不够。去打工,又不甘心。父母更是心焦,总觉得孩子必须有个大学文凭,不然这辈子就定型了。
就在这个时候,这些假学校出现了。
他们不用费力气去找学生。他们只需要把网撒开,等着那些焦虑的家长和迷茫的学生自己撞上来。他们的骗术,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但每一步都踩在了人性的弱点上。
第一步,是起一个好名字。他们起的名字,都紧紧挨着那些真正的、有名的大学。比如江苏有南京理工大学,他们就敢叫“南京理工科技学院”。苏州有苏州大学,他们就叫“苏州理工学院”。就差一两个字,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外地人,根本分不清楚。一个响亮的名字,就是一个最好的诱饵。
第二步,是做一个像样的门面。他们会租一个像样的办公楼,或者干脆就和一些正规的培训学校挤在一个地方。他们会做一个非常漂亮的官方网站,网站上有校园风光照片,有“领导关怀”,有“优秀师资”,有“光荣历史”。这些照片和文字,大部分都是从别的真大学网站上偷来的。但对于一个急着给孩子找学校的家长来说,哪有时间去一个个核实真假。
第三步,是许下一个空洞的承诺。他们会告诉你,虽然我们是民办的,但是毕业证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和很多大企业有合作,保证就业。这些话,就像定心丸,让本来就犹豫不决的家长,彻底放下了防备。
就这样,一个学生被送进了这个虚假的校园。
这四年,会发生什么呢?可能真的有几栋楼,有教室,有宿舍。也可能真的有老师来上课。这些老师可能是临时请来的,讲课的内容也是东拼西凑。整个学校的运行,核心只有一个目的:把这四年的学费安安稳稳地收到手。他们卖的不是知识,不是教育,而是一个长达四年的幻觉。
孩子在这四年里,可能觉得自己真的在“上大学”。他和同学一起,过了四年远离父母的生活。四年后,学校会举行一个像模像样的毕业典礼,然后发给他那张精心印制的“毕业证书”。
直到他拿着这张证书,在现实世界里处处碰壁的时候,这个长达四年的梦,才会碎掉。
我们来算一笔最现实的账,一笔关于投入和产出的账。这笔账,任何一个家庭在把钱掏出去之前,都应该算清楚。
一项彻头彻尾的亏本买卖:
投入成本:
学费: 一年就算他收18000元,四年下来,就是 72000元。
生活费和住宿费: 在江苏这样的地方,一年省吃俭用算20000元,四年下来,就是 80000元。
总计现金投入: 72000 + 80000 = 152000元。这只是最保守的计算。
产出回报:
毕业证书: 一张纸,国家教育系统不承认,等于 0元。
知识技能: 四年时间学的知识,不成体系,不被企业认可,实际价值接近 0。
未来收入: 因为没有国家承认的学历,找工作等同于高中毕业生,这四年的“大学经历”对薪资的提升,是 0。
最终结果:
用超过15万元的家庭积蓄,加上一个年轻人最宝贵的四年青春,换回了一个零。这是一个回报率为负百分之一百的投资。钱没了,时间也没了。
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十几万,可能是父母半辈子的积蓄。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从18岁到22岁,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四年。这两种最宝贵的资源,都被这场骗局吞噬了。
被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
请所有家长和学生,在做决定前,看清楚下面这些由官方点名的江苏虚假大学:
南京华夏科技学院
江苏工商学院
苏州理工学院
记住这些名字,避开这些陷阱。
骗子之所以能得手,就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等。他们知道家长和学生想要什么,也知道他们不懂什么。他们就像躲在暗处的猎人,静静地等着那些迷路的、慌张的猎物。
而每年六七月份,高考成绩公布前后,就是这些“猎人”最活跃的时候。
他们很狡猾。一个名字被曝光了,他们就换一个名字,换一个网站,继续行骗。今年叫“苏州理工学院”,明年可能就叫“金陵工业大学”。就像打不死的蟑螂,查处的速度,有时候跟不上他们改头换面的速度。
这背后,是对整个社会信任的破坏。孩子被骗了,他以后还会轻易相信别人吗?他花了四年时间,最后发现自己像个傻子,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可能比损失金钱更严重。他会怀疑自己,怀疑这个社会。
那张没用的毕业证,最后会放在哪里?大概率是压在箱底的某个角落里。扔了,舍不得,那是四年时间的证明。留着,又不敢看,一看就想起那段荒唐的经历,心里堵得慌。
它就像一根刺,扎在全家人的心里。提醒着他们,曾经有一个多么美好的希望,后来碎得多么彻底。
对于每一个即将填报志愿的家庭来说,这无异于一场重要的战斗。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几年,甚至更长远的人生。在信息混杂的今天,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去分辨真伪。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教育部官方网站,或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名单上有的,才是正规军。名单上没有的,不管它名字多好听,网站多漂亮,都不要信。
不要把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一个虚假的名字。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