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确定2022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项目的通知》,成都理工大学“国际型地质工程创新研究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得立项资助。
“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旗舰项目,项目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高精尖缺、创新培养模式,重点支持中外双方“强校合作”和优势学科领域“强项合作”,旨在培养更多创新型、紧缺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项目实行“先立项,后选派”管理模式,获批项目执行期为3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人员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
“国际型地质工程创新研究人才培养”项目基于学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荷兰特文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的长期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面向国家防灾减灾与国土空间安全规划、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需要,共同培养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学术人才和复合型技术人才。
(日本京都大学)
(英国卡迪夫大学)
本项目采用国内高校与海外高校间联合培养的模式,以中、日、荷、英四方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培养硕博士生。本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项目执行期为三年(2022-2024年),期间每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联合培养博士6人和资助硕博士导师访问学者2人至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和荷兰特文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学习交流,合计3年共获得国家资助360万元左右。
(荷兰特文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同时为国家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际公认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中心之一,在2015年科技部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研究课题近1500项,解决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理论及技术难题。
在滑坡高速远程运动内在机理,强震后地质灾害动态演化规律、长期效应和灾害链效应,滑坡、泥石流预警模型等理论创新方面成果显著。研发了系列生态修复新材料、新工艺,解决了生态脆弱区多个难题;研制了系列普适型、智能化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研发了“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多次成功预警地质灾害,使我国地质灾害监测处于国际领跑水平;研发了系列大型物理模拟和观测试验技术,提升了我国地质灾害试验模拟与观测能力和水平。
实验室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省部三等以上奖励60余项,累计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出版专著、教材105余部,国内外发表论文50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500项。目前,实验室固定人员共87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员70人、技术和管理人员17人。固定研究人员中教授(研究员)4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8.6%。实验室多年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成都理工大学的有力支持下,实验室将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减灾防灾的战略目标,结合当今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理论创新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为我国防灾减灾、保障经济活动和社会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需求积累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共享服务。
欢迎关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第一时间获取关于成理的最新资讯!
素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官微、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官网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8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