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一代人的使命。2003年,法国雷恩商学院正式进入中国,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GDBA博士,成为最早引进中国的国际DBA项目之一,全球排名第56位;2004年,我们迎来了第一批中国DBA博士学员。那一年,国际商科教育对于大多数中国管理者来说,仍是一块未知的领地。
22年后的今天,雷恩商学院已在中国开设:全球工商管理博士GDBA(创新管理方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华东理工大学&雷恩商学院双学位EMBA,高级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全球创新管理方向、数字化方向),高级商业人工智能硕士项目等。校友遍布全国各大行业,DBA博士校友超过350位,其中包括: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紫光股份董事长于英涛等。
雷恩商学院已成为连接中法管理智慧的重要桥梁……
一切的开始,始于“相信”的种子
我们回望2002年:彼时的雷恩商学院,正积极拓展国际化布局。而中国,正站在改革开放深化、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窗口。
是谁,最先促成了这段跨越时空的中法教育合作?是谁,带着法国先进的商学理念,走进中国管理者的世界?又是谁,用自身在管理教育领域的专业和经验,说服了第一批学员“相信”?
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雷恩商学院中国DBA项目引入者/领路人的身上。
王方华教授: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院长
(以下内容为王方华教授,在雷恩商学院2025级开学典礼上发言摘要)
在 20多年前,我发起引进的雷恩商学院的项目,能够在中国、在上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有这么多的同学来参与这个项目,我感到很高兴。回想起 20多年前,当初我为什么要引进这个项目呢?
2002年,中国设立 EMBA ,教育部说这个项目是可以由学校自主设立、自主培养,甚至自主决定学生的规格。所以我们一下子把脑洞打开,就看一下,如果我自主办这个项目,我可以办到什么程度,办出什么样的水准?然后呢我就看到另外一个事情,就在中国有这么多的 MBA 同学,一定会有学习以后继续进一步学习的需求,这个需求谁来满足呢?——DBA!
所以呢,我们就看世界上的 DBA 是哪一家做得比较好。看下来,做得最好的是哈佛,但他每年只招 8 个学生,毕业的时候大概只能毕业出 4 个,还有 4 个毕不出来。这个项目我就感到如果我要引进,我做不来。再看一下在欧洲,尤其是法国、英国以及西班牙,有一些学校在办的 DBA。这些 DBA,我看到的几乎是不懂 DBA 的。我就发现这是我的机会,就跟他一起去创造 DBA 。一起做一个全球的DBA。
所以呢,我就 02年下决心直接飞法国,去雷恩(商学院)。他在法国的西北角,靠近大西洋。到那边以后就发现这是个很小的学校,但是有很强的愿望要探索商学教育。我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就提出有这么几条。
我说第一,你到中国来办的话,要找最好的学生,他说我们一致,他也要找最好的学生。但是我跟他说,如果你要最好的学生,用法语肯定不行,用英语也不行,因为我们最好的学生英语不够好,所以我希望用中文教学,他不同意,他说要拿我的学位,必须要用英文教学。那我说你要用英文教学,我只能给你三流的学生,不好意思得罪在座的有一些英语很好的企业家,其实很多人知道这个群体如果英语要好,又要年轻、有时间的,很少。所以我建议第一用中文教学,中文做论文,用英文浓缩的简要版、翻译版给导师评价,最后是用中文答辩。他可以派一个懂中文的老师,或者不懂中文的,我们有翻译。当然,我就给了他非常大的权利监控我们全过程,监控所有的教师的教学、作业、考试、论文,因为这是你的学位,由你说了算,但是培养是我的事情,我必须在中国土地上培养具有国际全球视野的高阶管理人才。我要探索一条路,中国没有 DBA ,我可以培养 DBA 。我可以培养出最好的 DBA。
2004年雷恩商学院首期DBA博士在交大开学
雷恩商学院首期DBA博士在交大上课
所以我们在03、04、05年就一连办了三期DBA,一共 120 个人。其中包括今天在座的沈钦华,他是第一届的班长。所以这个项目我们就由此开始,我自己亲自上课,我自己带论文,我自己去参加答辩,我自己陪着学生一起去法国,跟法国老师一起去观察这个项目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提高的地方。也可以说我们探索了一条在中国培养 DBA 的道路,可以说现在所有的 DBA 项目都是按照我们的模式在做,就跟着我们的模式做,所以雷恩非常了不起。
今天我一定要祝贺一下大家,在座的各位,不论你是从事哪一个行业,能够参加到这个班来,你们在这里将会受到严格的训练,成为全球 DBA 的一员。我相信在上海的 DBA 的校友会因为有你们加入而更壮大,也非常感谢黄庐进教授这么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如果没有你,这个项目就断掉了啊。
在中国的 DBA 一定会非常快的发展起来,因为他后面已经做好全部准备了。那么今天在座的还有两个项目的同学,我感到雷恩上海项目组非常有眼光,把我们的培养和商业人才既在人工智能,又放在大数据、大模型。3 年后,人工智能将会怎么样?谁能告诉我?我问了很多专家,都很难有非常确定的话语跟我来沟通。所以我就想,如果我们现在培养的人,两年后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想一想,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样的技术的变化的话,那么你的人才的培养轨迹,从现在开始就要把这些元素放进去。如果这些元素没有进去,到你毕业的时候环境全变掉了,我的人才培养完全就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非常困难。所以你们这两个项目我很看好,交大人工智能团队会把他们的研究的东西作为一个试验田来放进来,因为我们大学的研究教育肯定他的环节很多,要突破。我们在座的两个项目都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未来的事业。
最后我想讲两个事情,在座的各位,你们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要来读书,为什么愿意花时间、花钱来读这个书。我认为第一肯定是学知识和本领,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么多的项目里边,我就发现雷恩是符合我的,是能够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们项目组一定要对得起同学,学生把他的希望放在你身上,你必须很好的去满足与回答,去实现他们的希望,不能马虎。
第二,我们每个同学肯定是要通过这个项目拿到学位,拿到学位以后,你的圈子不一样了,你打交道的对象不一样,商业活动,你的走法、规则都不一样了,所以拿到学位是必须的。其实拿到一个学位对你来说是人生的一种符号,是一种铺底,所以你们的论文一定要写好,从选题开始,认真做论文,一定要做好,其他项目也一样。你最后要拿出一个证明你的学习能力的一个东西。
第三,交朋友。很重要的一条。现在是个什么社会,大家都在不断地寻找跟自己同类的人去碰撞机会,去找到发展的空间。
所以大家听到这里可以知道了吧。我在 20年前找了一个沃土,就把DBA 项目给拉出来了。我可以说雷恩(商学院)是中国 DBA 项目里边最早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我们当年签的做了。现在我在想什么呢?想培养出来 DBA毕业以后怎么办?你们读完以后怎么办?所以我在做后面的事情,就是要开拓另外一条途径,让读了 DBA 的同学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也欢迎大家能够关心和关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我们要团结上海地区所有的DBA 项目,大家在学习的过程里边,毕业以后更要继续在一起,大家形成一个 DBA 的群体。要帮助 DBA 同学实现理想,成为管理思想家,你学完以后你是企业家,你要有思想,你有自己独特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读完以后还要继续,那就是这条路,我们在找。
第二条,读完以后去帮助别人。现在我提出就是企业管理的教练,不是咨询师,是教练,去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第三是帮助 DBA 同学能够成为管理实践型的教授。我是企业家,我学了管理知识,我有理论,我去教别人,我去教 MBA ,我去教本科生。现在我们的商学院里边,老师 100% 都是学术型的,没有实践型的。所以我们想把 DBA 同学里边培养一批实践型的教授。博侨项目我们第一期 22 个同学,现在他们已经分别进入到交大、复旦、上财、同济去上课了,有 3 个已经被聘为兼职教授,不是职兼教授,是兼职教授,承担核心课程的。所以我们想走通这条路,我们的 DBA 里边有一批人希望能够读完以后有博士学位了,可以做老师了。
我想今天我把这个话要在开学典礼告诉大家,当你 DBA 项目读完以后,你可以去继续的终身的学习,去做实践教授,去做企业教练,当然更重要的可以做管理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那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
当然在人工智能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很多事情我们现在想不到的事情,未来完全有可能在某一个时点上发生。我相信随着这个项目的学习进展,每一个同学在这个项目里边将会获得你最原始的需求和你的未来的愿望。我相信这个项目对大家的一生,对未来的职业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里再次祝贺大家,谢谢!(完)
2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一种“坚持”的力量
超过350名DBA中国校友完成博士学业,遍布金融、制造、医疗、互联网等关键行业;商业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数字转型等前沿项目不断在落地生根发展;从早期的“海外课程引进”,到如今的“本地深耕 + 国际视角”,雷恩模式已被越来越多成熟管理者认可。
这些年,我们陪伴无数的管理者走过职业岔路口,重新出发。他们说:“雷恩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思考人生下半场’的起点。”
教育,是一项跨时代的长期主义
在这个信息极速更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相信:真正有力量的教育,恰恰是能穿越时间的。
今天的雷恩商学院,正在用20多年的在华经验,迎接下一个20年。
我们也会继续陪伴更多中国管理者,在充满不确定的未来,拥有更确定的判断力、更有力的思想与更自由的选择。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4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