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场大规模的管网更新运动正在悄然进行。从美国纽约的供水系统改造到德国柏林的排水管网升级,球墨铸铁管(简称 “球墨管”)成为了这场工程中的 “主角”。为何这些国家要投入巨额资金更新管网?又为何偏偏青睐球墨管?今天就来揭开其中的奥秘。
一、发达国家管网 “老龄化” 迫在眉睫
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网大多建于 20 世纪中期至晚期,如今已进入 “暮年”。以美国为例,超过 24 万英里的供水管道使用年限超过 50 年,部分甚至是百年前的铸铁管。这些老旧管道如同 “定时炸弹”,带来了三大问题:
漏水率飙升:美国平均供水漏损率高达 16%,纽约部分区域的老管道漏损率甚至超过 30%,每年浪费的水量相当于 100 个西湖。这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紧张,还导致居民水费居高不下。
水质安全隐患:老旧管道内壁锈蚀、结垢,可能滋生细菌或释放重金属。2014 年美国弗林特市水危机,正是因为老旧管道锈蚀导致饮用水铅含量超标,影响了数万居民健康。
维护成本剧增:频繁的爆管抢修让市政部门不堪重负。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数据显示,其每年用于管道抢修的费用超过 5 亿英镑,而更换一段老旧管道的成本,是新建管道的 1.5 倍。
面对这样的困境,“全面更新” 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
二、球墨管凭什么成为 “首选材料”?
在众多管材中,球墨管能脱颖而出,靠的是 “硬实力”:
寿命远超传统管材:传统灰铸铁管寿命约 30 年,而球墨管通过球化处理(石墨呈球状分布),强度提升 3 倍,韧性堪比钢材,在正常土壤环境下寿命可达 50-100 年。德国某市政项目数据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铺设的球墨管,至今仍保持完好,预计可再用 50 年。
抗腐蚀能力 “拉满”:发达国家对环保要求严苛,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酸碱物质、氯离子等腐蚀性强。球墨管采用 “锌层 + 环氧涂层” 双重防腐,外壁锌层厚度达 85μm(相当于 5 层指甲盖厚度),耐盐雾测试超 1000 小时,在沿海高盐地区也能稳定工作。内壁的水泥砂浆衬里还能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符合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的严格标准。
适应复杂地质条件:欧美城市地下空间密集,地铁、电缆、燃气管道纵横交错,地面沉降和震动频繁。球墨管的柔性接口(T 型橡胶圈密封)可允许 3° 偏转和 5mm 轴向位移,在地震或沉降时不易断裂。日本阪神地震后,采用球墨管的区域管网修复率比钢管低 40%,印证了其抗震优势。
三、政策与市场双驱动,球墨管需求持续攀升
发达国家的管网更新并非 “一拍脑袋”,而是有明确的政策和市场逻辑:
政策强制力推动: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专门拨款 550 亿美元用于供水系统改造,明确要求优先使用 “寿命超 50 年” 的管材;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规定,市政工程必须采用可回收材料,而球墨管回收率达 90% 以上,远超塑料管的 30%。
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优:虽然球墨管初期采购成本比塑料管高 30%,但算上 50 年的维护费用,综合成本反而低 20%。荷兰鹿特丹市做过测算:铺设 1 公里球墨管的 50 年总成本为 120 万欧元,而 PE 管为 150 万欧元,这让注重长期效益的发达国家更愿选择球墨管。
技术标准与产业链成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球墨管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和安装标准(如 ISO 2531),欧美企业的施工技术也高度适配。德国凯士比、美国麦克沃伊等企业长期与球墨管厂商合作,形成了 “生产 – 安装 – 维护” 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降低了使用门槛。
结语
发达国家的管网更新,本质上是 “用长寿命、高可靠性材料替代老旧设施” 的升级运动。球墨管凭借寿命长、抗腐蚀、适应复杂环境等优势,成为这场运动的核心材料。随着全球对基础设施韧性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球墨管的市场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 这不仅是对 “老问题” 的解决,更是对未来城市安全的长远投资。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0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