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2024年12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为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实践范本。本期封面专题报道,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和剖析,对话相关专家,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维度,总结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特征、面临的障碍,呈现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共建特色产业学院 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
近年来汽车技术加速迭代,正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产业转型发展与区域经济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比亚迪特色产业学院,打造“四共融合、梯级递进、标准引领”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创新产教深度融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范例。
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现场
建立“四共融合”特色产业学院自组织机制,解决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外在推力与内生动力脱节的问题。以系统论、生态位理论为依据,以核心价值观驱动,学校与比亚迪共建“技术共研、产学共融、师资共用、标准共制”四共融合人才共育自组织形态与机制,构建“双主体、三中心、四基地、五平台”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发展模式,解决了校企合作中利益不清晰,政府引导、学校投入、社会期望等外在推力与企业内生动力脱节的问题。
形成“梯级递进”的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方式与生产过程脱节的问题。依托产业学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及培养评价四个维度入手,构建“梯级递进”新能源汽车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实际运营方式管理学生创新社团,通过创新型项目化课程、赛教融合课程、创客项目、创新工程、技能竞赛和成果孵化等方式,实现培养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构建“标准引领”立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解决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以“岗位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为引领,实时跟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态与前沿技术,聚焦电池、电机、电控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项目化改造,建设“领军企业标准引领”的立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岗位的有机融合,促进专业群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构筑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开发“产赛研创”立体化实践资源,解决教学内容与汽车新技术脱节的问题。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广东省深圳市重点技术平台以及产教融合基地等平台,以项目为导向,校企行协同开展教学、生产、竞赛及研发;在校内基地训练基础技能,在产教融合基地训练专项技能,在科研平台训练综合技能,在企业实践基地训练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规范6个关键要素,实现闭环控制,解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岗位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问题。创建“产赛研创项目→实践教学项目”的转化流程与规范,以生产过程、竞赛规程、研发进程、设计流程为依据转化为教学过程,促进教学内容与汽车新技术同步。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比亚迪共建特色产业学院,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以及科学研究,培养了一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民族企业技术升级。下一步,双方将加强特色产业学院的内涵建设,构筑牢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建设经验和模式,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高素质复合式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挥引领作用。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作者:崔宏巍、董铸荣、潘浩、梁松峰、张凯)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4月刊(总第113期)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