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被招生简章上的字句给弄糊涂了,娃开学了才知道,那个合作的外国学校,根本不在国家承认的名单里。
这可怎么办?
还有一个名头很大的985学校,它的“双学位”项目听着真不错。可细看才知道,想拿到国外的文凭,学生得自己掏钱去国外待两年。里外里一算,这花费比自己申请出国读书还要多出十万块。
这里面的门道,真是不少。
真正让人头疼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关卡。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大一学生,去年有百分之十二的人没能接着读下去。这个数字,比之前还高了。
还有学生私下说,碰上一些外教上课,就跟抽奖一样。运气不好,遇到的老师能力不行,连上课用的东西都是五年前的老旧货色。这学习效果。。。谁能保证?
想进好学校,分数只是第一步。
上海纽约大学的全英文面谈,刷掉了六成申请的人。
昆山杜克大学的要求也不低,托福得考到100分以上,还得看你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拿过什么奖。这些东西,招生简章上可不会写得那么明白。
新东西也代表着新机会。
就像新开的海南比勒费尔德校区,算是一个可以留意的点。
这是它头一年招学生,录取的分数线,就比它在德国的本部低了三十分。德国那边的老师会直接过来,领着学生做科研项目。
这听起来很吸引人?
但问题也很清楚——新校区毕竟是新的,图书馆里的外文资料库都还没弄齐全。那些想着以后去海外读研究生的学生,需要自己花钱去买文献资料看。
这就是选择新校区的代价吧。
这些学校的情况,真是千差万别。所以那些排名的单子,才会变来变去,让人看不懂。
一个叫“校友会”的榜单,它就特别看重学校里外国老师的比例。外国老师多,排名就高。
另一个叫“ABC”的榜单,它看重的又是另一码事。它关心学校的研究成果,有多少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更直接的还有一个榜-单。
它把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放得特别重,权重高达百分之四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排名会那样。它和企业的关系很密切,但学术研究这块就弱一些。
香港中文大学呢?学术能力很强,可学校的地方就那么大,总共才三百亩地。
所以你看,不同的榜单用不同的尺子去量,这些学校的名次自然就忽高忽低,没个准信儿了。
西交利物浦大学在一个榜单上是第一名,到了第二个榜单就成了第五名,再看第三个榜单,前三名里都找不到它的名字了。
这让家长们怎么看?信哪个?
学费和分数线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昆山杜克大学一年的学费要十五万,差不多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两倍。
上海纽约大学在河南省招生,分数线是615分,可它在宁夏招生,五百多分就够了。这差距,真的不小。
光看那些排名,用处不大。
排名每年都在变,可能今年第一,明年就掉到别处去了。
真正不会骗人的是什么?是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都去了哪里,在做什么。
这些信息,比浮动八个名次的排名单子,要实在得多。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它去年的毕业生里,有七成四的人,都去了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好学校继续深造。
香港中文大学去年有74%的毕业生,去了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学校继续学习。
这个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还有西交利物浦大学,它的学生里,有五分之一的人,毕业后都进入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西交利物浦大学有21%的学生,毕业后进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这说明,它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很受欢迎。
还有一个例子,是温州肯恩大学。
温州肯恩大学居然有18%的毕业生自己开公司,还拿到了天使轮投资。
这个数字也很有意思,说明这个学校可能培养了学生一些别的能力。
这些东西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是学生们用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的答案。
看看这些,再对比一下那些还在吵架的排名,心里或许就有数了。至于那些名字起得花里胡哨的新项目,新学校……它们的故事才刚开了个头,后面的章节会怎么写?谁也不知道。还是等个三年,看看它们的第一份就业报告再说吧。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