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一个小伙子,小林。
他坐在电脑前查分的那一刻,空气好像都停了…当分数跳出来,比去年高了70多分,他整个人就绷不住了,眼泪哗一下就流了出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高考了。
他的姐姐把这段视频放到了网上。视频里,一个大男孩哭得像个孩子。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为什么是第三次?
小林是个音乐艺体生,不是纯粹的文化课考生。他第一次考,专业成绩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结果文化课的分数没够上那条线,心里不服气。那就再来一年。
第二年,还是那个问题,文化课。
这次就差几分,就那么几分而已!还是没能去成想去的学校。他又一次决定复读,这个决定需要勇气。时间不等人,同学都已经是大学生了。
【-】
这一次,总算是成了。
专业、文化双双过线,九月份,他可以走进大学校门,开始新的生活。那个哭泣的视频,就是他两年多压力释放的证明。
网络上的事,从来不会只有一个声音。
视频火了之后,评论区里什么话都有,简直就是一个小社会。
有的人上来就给了一盆冷水。
“小林到时候还会哭的,因为他是艺体生,毕业即失业。”
这种论调,好像已经看到了他几年后的结局?
还有一波声音,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复读”这个行为本身,认为这破坏了某种规则。
“复读生应该全面禁掉,复读对应届生不公平,复读就是在浪费资源。”
这种观点认为,多学一年的人,和应届生在同一条跑道上,本身就是一种优势。
然后,就是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嘲笑了。
有人翻出了古书里的典故,直接往小林身上套。
“小林这是范进中举附上身了。”
评论区里也不全是冷嘲热讽。
有很多人表示理解,甚至支持。他们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一条评论是这么说的,这种复读的经历,不只是为了一个大学录取通知书。它能磨练一个人的性子,锻炼人的意志。以后人生路上遇到别的困难,他心里会更有底气。这是一种人生财富,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体会的。
复读两年,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书本。
还有周围人的眼光,还有自己内心的怀疑……这些东西,可能比做题要难办。
这件事到底是什么?
一个学音乐的年轻人。第一次专业课拔尖,文化课没过。第二次文化课差几分,又失败。第三次,他考上了,哭了。视频被发到网上,引来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人说他将来没出路,有的人说他对别人不公平,还有人拿古代的笑话来比喻他。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