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剑桥的录取率已经跌破10%了?
2025年留英的中国学生都在扎堆这些学校和专业。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人选校出现明显分化——顶尖名校卷不动,实用型大学成新宠。
伦敦大学学院连续三年登顶中国学生最多的英国大学,今年招了4780名中国本科生。
曼大、爱丁堡紧随其后,三校的中国留学生占了总体的三成以上。
但考文垂、利物浦这些QS排名200开外的学校,中国学生数竟超过帝国理工,真实反映了普通家庭的务实选择:与其挤破头冲名校,不如选学费适中、毕业率高的实用型院校。
专业选择更现实。
金融财务以28.37%的压倒性比例霸榜,商科管理占14.89%,两者合计吃掉近半名额。
所谓“卷王专业”计算机仅占2.11%,连前五都没进。
留学生私下吐槽:“金融毕业起薪就是30万人民币,谁还跟风搞AI啊?”这种就业导向的选择,直接打脸“留学生只懂追热门”的偏见。
值得警惕的是新风险。
今年曼彻斯特大学突然关闭60多个专业方向,布里斯托大学裁减文学类专业教师。
伯明翰大学直接涨了£2000学费,相当于一年多花两万人民币。
有中介透露,部分学校扩招中国学生就是为了填补财政窟窿,教学质量却在下滑。
留英圈最近流行起“反向薅羊毛”策略:专门申请给中国学生设的专项奖学金。
牛津的“中国奖学金”今年名额扩到35个,覆盖70%学费;谢菲尔德大学针对商科新生发放£5000助学金。
有学生在小红书晒攻略:“别傻乎乎交全款,先翻官网奖学金页面,有些隐藏福利中介根本不说。”
文化融入的方式也变了。
新生群里最火的不是蹦迪组局,而是汉服社、戏曲社的招新。
曼大中国学联组织的古琴雅集,场场爆满。
正如在英十年导师李教授观察:“这代留学生早过了盲目崇拜西方的阶段,用《逃出大英博物馆》式文化反向输出,反而赢得更多尊重。”
当QS前百的学历光环褪色,真正聪明的留子已经开始算经济账:选城市时挑伯明翰、格拉斯哥这种低物价区,教材全靠学长二手群流转,实习专盯与中国有业务的本土企业。
留学的本质,终究是把每一分学费都转化成未来的筹码。
看完只能说,这届留学生清醒得让人心疼。
拿着父母半辈子积蓄,当然要精打细算。
那些砸钱冲名校的,不如学学人家考文垂大学的:排名不高但就业率87%,它不香吗?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