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韩国年轻人给中国打了“差评”,可中国青年连韩国的热搜都不点进去!
韩国青少年从小就学中国历史课。
同一张壬辰战争攻防图,教员说得最多的是朝鲜守土多么英勇,对明朝七万援军只留一句带过。
长大了再刷新闻,雾霾、食材事故、明星绯闻,凡是负面标签就挂上中国。
同一套内容经过十多年循环播放,印象还能好吗。
首尔大学2023春季问卷里,二十至三十岁受访者里七成半把不喜欢中国作为第一选择。
被问到原因,过半人选了媒体。
心战比冷战更彻底。
文化抢位战在学术界也升级。
韩国学者崔德圭上月刊文,坚持活字印刷起源于半岛,引用的却是一九九零年代日本旧论文。
国际索引里找不到任何新考据,却照样被本地论坛刷屏点赞。
中国B站下方评论最高赞是别管他们,直奔美国。
情绪稀释不了生意。
把镜头拉到物流码头,从山东荣成出发的集装箱里装的八成是韩餐调料。
辣椒碎、蒜蓉酱、腌渍桶,九成订单来自首尔餐饮连锁。
韩产电动汽车的三元锂原料里有百分之三十三由赣企供货。
评论再硬,月底冲销量还是得靠威海市场。
淘宝海外版流量数据里,十几万韩国买家凌晨守在直播间,只为抢便携小风扇。
评论区里留下的却是短小尖叫,没人再讨论文化起源。
货物结账那一刻,立场先让位给钱包。
韩国高校里纠结一波三折的大学生,多数把美股K线图当手机主屏。
加杠杆炒特斯拉新闻热度每隔七分钟就弹出一次。
同龄的中国学生盯着后台销售额,凌晨还在测试AI模特换装小程序。
一个忙着对冲指数,一个忙着迭代产品,画风已经不在同一路。
京畿道青年月支出表上,信贷占比超过百分之三十六。
新款折叠屏先刷卡买下,月末拆东墙补西墙。
对岸Z世代现在开始逛咸鱼,把旧相机改监控头,把旧租衣改咖啡杯。
省钱招式做成系列短视频,点赞百万起步。
两种路线,一种越玩越薄,一种越玩越鼓。
韩国网红主播一张口说汉服照搬韩服,第二天就被网友翻出她早先穿过明代马面裙拍美妆照。
弹幕当场爆破。
镜头切回主播,只能低头关闭打赏。
网友玩梗的劲头没地方泄洪,就转向研究立领纽扣到底是哪朝产物。
蹭热点的变成了被加热的,这套路在中国互联网屡试不爽。
回头看整件事:讨厌两个字能在民调上贴标签,贴不住集装箱;焦虑的情绪写进推文,写不进芯片订单。
一个市场说了算的时代,谁先放下情绪,谁先捡实惠。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