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以下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专业能力与水平:基于学科实力、学术声誉、科研产出(如论文、项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等。硕士点与博士点数量:博士点数量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硕士点数量反映研究生教育规模。综合实力:包括学校层次(如“双一流”建设)、师资力量(如院士数量)、科研平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就业质量等。排名范围:仅限公办本科高校,排除所有民办高校,不符合评估要求。
数据依据:作为评估基础,我使用了以下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数据(硕士点、博士点数量)。
2、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官网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
3、学校历史、“双一流”建设、省重点支持项目等。
4、对于专科高校,参考了高职高专评价体系(如“双高计划”)。
第一部分安徽省公办本科高校综合排名
排名逻辑:
第一梯队:拥有博士点且为全国重点高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科大
工大
第二梯队:拥有博士点的省属重点高校(如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
师范
医科大学
第三梯队:拥有硕士点但无博士点的高校(如安徽建筑大学、阜阳师范大学)。
建筑
第四梯队:无硕士点或仅有少量硕士点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如黄山学院、池州学院)。
第五梯队:职业本科高校(如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这些学校以应用技能为主,学术研究较弱。
以下排名基于综合实力(总分100分制,权重:博士点30%、硕士点25%、专业能力20%、水平15%、其他因素10%)。高校名称后标注城市、关键优势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数量(约数),并简要解释排名依据。排名以学术实力为主,职业本科高校(如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因缺乏研究生教育,排名较低。
排名
高校名称
所在城市
关键优势学科/专业能力
博士点数量
硕士点数量
综合得分
简要评估依据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30+
40+
100
国际顶尖高校,C9联盟成员,多学科ESI全球前1%,博士点覆盖广,科研实力全国领先。
2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20+
30+
92
“211工程”高校,工科强势,博士点多,学科评估A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3
安徽大学
合肥
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中国语言文学
15+
30+
90
“211工程”高校,综合性大学,博士点丰富,文理学科均衡,双一流建设学科。
4
安徽师范大学
芜湖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
10+
20+
85
省属重点,师范类强校,博士点覆盖人文社科和理科,学科评估B+(教育学)。
5
安徽医科大学
合肥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5+
20+
83
医学类领先,博士点(临床医学等),附属医院强,科研影响力高。
6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作物学、园艺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
5+
15+
80
农业特色,博士点(作物学),学科评估B+(园艺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多。
7
安徽工业大学
马鞍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5+
15+
78
工科强校,博士点(材料科学),冶金工程全国知名,产学研结合好。
8
安徽理工大学
淮南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5+
15+
76
矿业和安全学科突出,博士点覆盖,学科评估B(安全科学与工程)。
9
安徽财经大学
蚌埠
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3+
15+
75
财经类强校,博士点(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B(统计学),行业声誉高。
10
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3+
10+
73
中医药特色,博士点(中医学),学科评估B(中药学),附属医院支持。
11
蚌埠医科大学
蚌埠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
0
10+
70
原蚌埠医学院,医学实力强,硕士点多,但尚无博士点(正在申请)。
12
安徽建筑大学
合肥
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
0
10+
68
建筑类特色,硕士点多,学科评估B(建筑学),但无博士点。
13
合肥大学
合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生物工程
0
5+
65
原合肥学院,应用型大学,硕士点(工程类),地方支持强,但学术积累较浅。
14
安徽工程大学
芜湖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0
10+
64
工科应用型,硕士点较多,学科评估C+(机械工程),无博士点。
15
阜阳师范大学
阜阳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
0
5+
62
师范类,硕士点覆盖文理,学科基础好,但无博士点。
16
安庆师范大学
安庆
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
0
5+
61
类似阜阳师大,师范特色,硕士点初具规模,地方影响力强。
17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
教育学、化学、生物学
0
5+
60
师范类,硕士点基础,但科研实力较弱,无博士点。
18
合肥师范学院
合肥
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
0
5+
58
师范应用型,硕士点(教育类),但规模小,学术影响力有限。
19
皖南医学院
芜湖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
0
5+
57
医学类,硕士点(临床医学等),但规模小,无博士点。
20
安徽科技学院
滁州
农业工程、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0
3+
55
应用型本科,硕士点少(农业类),地方服务为主。
21
黄山学院
黄山
旅游管理、生态学、林学
0
2+
53
旅游和生态特色,硕士点极少(如旅游管理),学术实力弱。
22
皖西学院
六安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药学
0
2+
52
综合应用型,硕士点少,地方性较强。
23
滁州学院
滁州
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
0
1+
51
类似皖西学院,硕士点初建,学术积累不足。
24
宿州学院
宿州
资源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学
0
1+
50
应用型,硕士点少,主要服务地方产业。
25
巢湖学院
合肥
教育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
0
1+
49
师范应用型,硕士点有限,综合实力较弱。
26
淮南师范学院
淮南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0
1+
48
师范类,硕士点少,科研产出低。
27
铜陵学院
铜陵
会计学、金融学、机械工程
0
1+
47
财经应用型,硕士点初设,影响力限于地方。
28
蚌埠学院
蚌埠
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工程
0
1+
46
应用型工科,硕士点少,学术资源有限。
29
池州学院
池州
旅游管理、环境科学、教育学
0
0
44
无硕士点,以本科教育为主,专业能力较弱。
30
亳州学院
亳州
中药学、教育学、文化产业管理
0
0
43
新建本科,无硕士点,依托地方产业(中药)。
31
安徽艺术学院
合肥
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0
0
42
艺术类专门院校,无硕士点,专业性强但学术研究弱。
32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
合肥
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
0
0
40
职业本科,应用技能导向,无硕士点,学术实力低。
33
芜湖职业技术大学
芜湖
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商贸管理
0
0
39
职业本科,无研究生教育。
34
安徽第二医学院
合肥
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
0
0
38
新建医学院,无硕士点,临床培训为主,学术基础薄弱。
35
安徽公安学院
合肥
公安学、法学、侦查学
0
0
37
公安类院校,无硕士点,侧重职业培训。
36
合肥理工学院
合肥
工程管理、计算机、设计学
0
0
36
新成立本科,无硕士点,实力待验证。
关键观察
1、梯队分布:
Top 3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代表安徽最高水平,均为“双一流”,博士点丰富。
第二梯队:博士点高校,学科特色鲜明(如师范、医学、农业)。
第三梯队:硕士点高校,无博士点,应用型为主。
第四梯队:硕士点少或无,新升格或职业本科,综合实力较弱。
2、博士点与硕士点:
安徽省有博士点的高校,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点最多(30+)。
硕士点高校覆盖较广,但新校(如合肥理工学院、安徽第二医学院)硕士点缺失。
职业技术大学(如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虽为本科,但学术弱,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3、综合实力驱动因素:
地理位置:合肥高校整体更强(省会资源集中)。
学科特色:师范、医学、工科类高校表现突出。
发展动态:近年多校升格“大学”并获博士点(如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科大学),排名上升。
4、与全国对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国前十,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全国百强。
多数安徽高校在全国排名300-600,区域性强。
第二部分:专科公办高校排名
专科高校无硕士点和博士点,因此排名基于专业能力(如特色专业、行业就业率)、办学水平(如“双高计划”入选、师资)和综合声誉。所有专科高校排在本科高校之后,因为教育层次较低。内部按综合实力排序,知名高职院校(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靠前。
排名
高校名称
所在城市
类型
硕士点/博士点
简要评估理由(基于专业能力、水平、综合实力)
37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国家示范高职,水利工程专业强,就业率高,综合实力安徽专科第一。
38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
专科
无
财经类特色,“双高计划”学校,电商、会计专业知名,综合水平高。
39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公安司法类强校,行业就业好,专业能力突出,声誉佳。
40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
专科
无
工科优势,机械、自动化专业强,校企合作好,综合实力强。
41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交通运输特色,路桥、汽车专业领先,就业稳定,综合水平高。
42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电力行业强校,专业针对性强,就业率高,行业认可度高。
43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芜湖
专科
无
医学类高职,护理、临床专业好,附属医院支持,专业能力突出。
44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综合类高职,专业覆盖面广,省会资源,发展快,综合实力好。
45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财经类知名,会计、金融专业强,就业率高,综合声誉好。
46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商科应用型,市场营销、物流专业好,地方服务强。
47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芜湖
专科
无
中医药特色,专业独特,行业就业好,但规模较小。
48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商务外贸专业强,国际化程度高,综合水平中等。
49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管理类特色,社区服务专业好,省会资源支持。
50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经济地质类,专业实用,就业稳定,综合实力一般。
51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六安
专科
无
军工特色,机械电子专业好,行业定向强。
52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阜阳
专科
无
地方综合高职,专业较全,区域影响力好。
53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安庆
专科
无
工科和师范结合,地方服务为主,专业能力中等。
54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
专科
无
应用型高职,工程专业为主,发展较快。
55
淮南联合大学
淮南
专科
无
地方综合高职,专业覆盖面广,但水平一般。
56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蚌埠
专科
无
IT类专业强,就业较好,但规模有限。
57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审计特色,专业 niche,行业认可度高。
58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林业生态专业,特色明显,但综合实力弱。
59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体育类专业,竞技优势,但专业范围窄。
60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国际合作项目,IT和商科,规模小。
61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传媒艺术类,专业特色,但就业竞争大。
62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艺术表演强,专业能力好,但学术水平低。
63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马鞍山
专科
无
冶金行业特色,专业针对性强,区域就业好。
64
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汽车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好,但规模小。
65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合肥
专科
无
幼儿教育特色,专业专注,就业稳定。
66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六安
专科
无
医学护理类,地方服务好,专业能力中等。
67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马鞍山
专科
无
工程应用型,区域影响力一般。
68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铜陵
专科
无
地方综合高职,专业基础弱。
69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池州
专科
无
生态旅游特色,规模小,综合实力低。
70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宣城
专科
无
地方高职,专业较全,但水平平平。
71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亳州
专科
无
中医药应用型,专业特色,但资源有限。
72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宿州
专科
无
农业工程类,地方服务,综合实力弱。
73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六安
专科
无
综合类,专业能力一般,影响力局限。
74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
专科
无
矿业工程特色,行业背景强,但水平中等。
75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
专科
无
工贸结合,专业实用,但声誉一般。
76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通信专业,行业定向,规模小。
77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铜陵
专科
无
工程类,地方高职,综合实力低。
78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庆
专科
无
医药专业,特色明显,但无附属医院支持弱。
79
徽商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商科应用型,专业较新,影响力小。
80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鞍山
专科
无
师范类,地方教育服务,专业能力中等。
81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庆
专科
无
师范特色,规模小,综合实力弱。
82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黄山
专科
无
旅游专业为主,区域特色,但水平低。
83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滁州
专科
无
城市服务类,专业基础薄。
84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合肥
专科
无
粮食工程特色, niche 专业,就业局限。
85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池州
专科
无
医学护理类,地方服务,资源有限。
86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宿州
专科
无
类似皖西卫生,区域医疗教育,水平一般。
87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阜阳
专科
无
幼儿教育,专业专注,但规模小。
88
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
六安
专科
无
应用科技类,新建高校,专业能力待验证。
89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安庆
专科
无
艺术特色,专业独特,但就业面窄。
90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淮北
专科
无
地方综合高职,专业能力平平,综合实力最低档。
排名总结与关键观察
顶尖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占据前三,得益于“双一流”地位、博士点众多和综合实力强。
中坚高校: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省属重点,博士点丰富,专业特色鲜明。
潜力高校:蚌埠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拥有硕士点,但无博士点,发展较快。
弱势本科:无硕士点的本科高校(如黄山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大学)排名靠后,学术层次低。
专科高校:整体实力远低于本科,但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因特色专业和就业率领先。
区域分布:合肥高校优势明显(前10名中有7所在合肥),芜湖、蚌埠次之,反映资源集中。
数据局限:部分新高校(如合肥理工学院)数据不足,排名保守;硕士点/博士点数量基于公开信息,可能有微小偏差。
总结评估安徽省高校整体格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国际级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构成第二核心,但省内高校分布不均,合肥市集中了多数强校(前10名中7所在合肥)。师范、医学、工科类高校特色鲜明,但职业本科和新建高校学术实力较弱。改进建议:省内高校需加强博士点建设(目前仅8所高校有博士点),并提升应用型高校的产学研结合。专科高校应聚焦区域产业需求,而非学术排名。免责声明:排名基于公开数据和专业判断,但高校发展动态变化,部分新高校(如合肥理工学院)数据可能不完善,实际评估需结合最新官方发布。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学科评估数据、特定高校分析或民办高校的补充评估,请随时告知!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