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女大学生”,你会想起什么?
爱美?娇气?
而在集国际范儿与家国情怀于一身的宋爱萍身上,我们似乎看见了对“女大学生”的另一种诠释:
除了是爱美的小仙女,女大学生也可以“上天入地”增加人生厚度,磨砺性格中的阳光与坚毅;
女大学生也可以去到祖国最贫瘠之地以及国际最闪亮之舞台,极力“折腾”自己,只为不忘初心,给“Bettering the World”带去哪怕一星半点的福祉。
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5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2019届会计硕士专业毕业生宋爱萍。
一年支教,留下难忘的“烙印”
宋爱萍出生于湖北,从小酷爱弹钢琴、唱歌的她,性格活泼开朗,骨子里还透着一股子刚强与文艺气息。
进入浙大学习之余,她加入了非洲击悦鼓社。从新晚到毕晚,再到教自闭症儿童打非洲鼓,兴趣之外,她总希望能以音乐“点亮”周围人的内心世界。
宋爱萍所在的浙江大学,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她的成长得益于浙江大学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和环境。
初见时你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这位有着精致面庞的女孩,在额头下方、鼻梁上方有一道若隐若现的疤痕。
那是在大四支教期间不小心摔的。
大四毕业后,宋爱萍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保研攻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硕士专业。此后,她申请加入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奔赴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进行扶贫支教。
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也相对艰苦。即便如此,作为浙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当时的宋爱萍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践行“社会责任”的支教旅程。
“
“从小到大,我始终都是以学生的身份在象牙塔中被保护,与社会从未有过深入接触。而支教能让我转换身份去帮助别人,去践行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回忆起当年的支教动机,宋爱萍仍然很激动。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源于我对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理念中‘国际视野’的理解——在具备国际视野前,我们需要先立足国内,了解中国最一线、最基层的国情。”
”
而这一去,她不仅收获了“静下心来专注教学,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简单快乐时光,还收获了与学生共同进步带来的内心获得感与满足感。当然,还有脸上那道可能永远无法褪去的“烙印”。
“
“刚开始去的时候怀着一腔激情,学生们也觉得我们有‘新鲜感’,所以相处非常愉快。但很快,他们就恢复了原形,我也感觉力不从心。因为他们已经是价值观与学习习惯渐渐成型的高中生了,课堂上免不了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发生。最让人灰心的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闭塞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环境下,那里很多学生都对考大学不报希望。”宋爱萍说。
”
经过“瓶颈期”的几番挣扎,宋爱萍心想:既然来了,就要竭尽全力为当地教学做点贡献,哪怕只是让他们的价值观有一点点改变,或是让他们能够透过我看见一点点“外面的美好风景”,让希望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否则,这一年既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当地人的淳朴与热情。
于是,她便开始在教学之余通过耐心约谈、安抚调皮学生等,个个击破地解决学生们身上的疑难问题。渐渐地,她发现这些学生不仅会去思考自己的未来了,而且还开始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关心和体谅了。
这些难得的变化,让宋爱萍觉得特别惊喜,她甚至觉得,这是她至今收到的“最美礼物”。而面对这样一群“变乖”的学生,宋爱萍上起课来也越来越有动力,一心想着如何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即便是一次不小心摔伤了脸,自认为已经“毁容”,她也要忍着剧痛去上课。
“
“那是一个下雨天,路很滑,灯光也比较暗,我一不小心就摔在了台阶上。当时脸上流了很多血,还缝了针,我心里其实挺恐慌的,因为长这么大我从未做过手术住过院,而且女孩子都怕脸毁容。但第二天就是周一,每个老师都要上好几个班的英语课。如果我不去,学生们就没老师上课了。所以当时我也顾不了自己的心情,只好顶着纱布,忍着剧痛去上课。”宋爱萍回忆说。
“刚进教室,同学们都愣住了,纷纷问我怎么了,平常比较调皮的学生也非常收敛。下课后,一些学生还专门跑去我住的地方为我做了很多饭菜,让我觉得特别温暖、感动。还有一些当地学校的领导,以及在那边挂职的浙大老师,都来看我,那个场景我至今难忘。”
”
正是在这样的点滴时光中,学生们和宋爱萍的感情渐渐升温。支教临别之际,有几个学生拉着宋爱萍说:“宋老师,你会不会走后就消失了?就像以前来过的支教老师,走了就再也不联系我们了?”
当然不会。宋爱萍经常指着脸上的疤痕和朋友们开玩笑说:“景东支教在我身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烙印。”而每当看见镜子中的“烙印”,宋爱萍就会牵挂起这群可爱的孩子们。
三百六十五日,日日带着朗朗读书声的清晨。宋爱萍与他们度过了青春中最纯粹最温暖的时光。回杭至今,甚至是在美国交换学习期间,宋爱萍从未间断与他们的联系。主动问她问题的,她耐心解答;而不主动的,宋爱萍也会通过QQ空间去关注他们的状态,适时给予关心与鼓励。
或许这些孩子早已如同她脸上的那道“烙印”,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赴联合国实习,被梦想感动
宋爱萍所在的浙江大学,会为每位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供一次海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学习机会,并在经费资助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学校本科生海外交流率已达74.4%,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从小就热爱学习英语的宋爱萍,口语超厉害。大学期间的她,通过层层选拔,如愿去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实习。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但她表示,自己收获很大,特别是在那里所碰见的一群心怀大梦想的人。
“在联合国的实习虽然很多不是专业领域内的,但那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大大锻炼了我做事情的逻辑能力。当然,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还是那里的人带给我的触动。”宋爱萍介绍说。
“在卧虎藏龙的联合国,你会发现,那里的人都有着‘改变世界’的大梦想。以他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干工资更高的工作,但他们却对联合国的这份工作格外青睐。比如当时有个来自欧洲的领导,每天上班都到得特别早,对工作满是热情。说起自然遗产保护,就会滔滔不绝。你会发现,他们很多人做事都是这样——被梦想驱动,而不是钱财。”
这些所见所闻,不仅让宋爱萍开阔了眼界,更让她对“梦想”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本科到硕士,宋爱萍学习之余参加了不少国际相关活动,也曾赴香港、台湾文化交流,并远赴美国杜兰大学完成了双硕士课程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有些迷茫的她,对未来渐渐明晰。毕业后,她将继续追寻自己的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以是美美的小仙女,也可以是忍着剧痛为孩子们上课的大姐姐,还可以是联合国内与各国友人为梦想奋斗的热血青年。也许在学霸如云的求是园里,宋爱萍不是最闪耀的那一颗星,但是她用家国情怀和国际范儿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通讯员 段婷
新闻链接
今年湖北学子报考浙大多了新选择——该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专业和“图灵班”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闻蔚 通讯员叶鑫)浙江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昨日,该校本科生招生处处长朱佐想介绍,2019年浙江大学招生规模与2018年持平,学校将继续按照人文、社科、理、工、农、医、艺术、科技与创意设计等26个类别实行大类招生。今年,我省学子报考浙江大学又多了新选择。据了解,2019年浙江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并设立由竺可桢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共同培养的“图灵班”,该班将由全职加盟浙大的图灵奖获得者Whitfield Diffie教授领衔授课。与此同时,竺可桢学院今年社科平台招生专业也有变化,新设立了数字金融、智能财务等多个专业供考生们选择。
朱佐想特别提醒,想报考浙江大学王牌工科专业的湖北考生,今年也可以重点关注专业大类卓越人才培养班的招生。2019年,新设立的卓越人才培养班借鉴竺可桢学院精英人才培养方式,吸引专业志向明确的优秀考生报考,每班将招收15-20人不等,独立编班、设置独立培养方案。
近年来,浙江大学国际化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专门设立国际校区,创新采用“一对多”合作办学模式,与多个全球顶尖大学合作共建若干联合学院。学校还在扩大国际交流、联培项目,比如英国帝国理工“4+1”项目、美国康奈尔大学“2+2”双学士学位项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3+2”本硕联培项目,这些联培项目的招生也将在各省市的招生目录中有所体现。
湖北一直以来是浙江大学招生生源优质省份,浙江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李金林介绍说,湖北籍本科毕业生就业及深造前景广阔。以2016年至2018年毕业生数据为例,逾75%的湖北籍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境内升学毕业生中90.7%被“双一流”高校(A类)和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录取;境外升学毕业生中,每年赴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深造的学生人数持续增加。
谈到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李金林说,浙江大学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承诺为每位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供一次海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学习机会,并在经费资助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2018年学校本科生海外交流率已达74.4%,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面对考生与家长们最为关心的专业确认问题,他说:“每位浙大同学有两次主修专业确认机会、一次转专业机会。学校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需求。从2018年开始,浙大已经在开设一批微辅修项目,构建学生无门槛自主修读、多样成长、多元学习的生态环境。”
据悉,近年来,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发展迅速。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一。根据2019年3月ESI公布的数据,学校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居全国高校第一;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50位、7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1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万分之一,居全国高校第三。校友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200余人,其中改革开放后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学生当选两院院士的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一。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