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农大2025年的学费调整直接把艺术类拉到8600元,校企合作专业更是过万,对比隔壁省山西农大普通专业才3800-4200元的收费标准,实在让塞北的家长肉疼。
呼和浩特物价虽低,但工科生买个专业制图本都得从包头调货的现实,让人质疑高校资源是否真能匹配收费涨幅。
看专业设置确实有门道,兽医和草业科学这两个学科ESI排进全球前1%,但招生计划里农林类扩招名额不到10%。
反而计算机这类高收费专业扩招30%,跟华为合作的"智慧牧业"实验班听着炫酷,但核心课程还是传统畜牧学加两门大数据选修课,这类校企合作的水分早就被知乎扒烂了。隔壁东校区的智慧农业大棚倒是真装了以色列滴灌系统,可惜大部分学生实操课时长每学期不到8小时。
住宿费从700到1200的差价很微妙,带空调的6人间今年爆出过电路老化跳闸的问题。南校区文科生更惨,图书馆资源比西校区少40%却要承担同样的教材预收费。那些冲着"塞外花园"名头来的新生,入学才发现所谓的生态校园里,实验牧场的羊粪味能飘到三号教学楼。
职业技术学院从包头搬到土右旗的操作也挺迷,说是要对接乳业产业园,结果2024届毕业生进蒙牛车间的不到15%。倒是校方在招生简章里重点宣传的"智慧放牧"无人机操作课,设备维护费摊到学生头上每人每学期要多交200元实操费。
最值得警惕的是中外合作项目的模糊表述,之前和澳大利亚合作的"2+2"项目被曝出后两年学费折合人民币要15万,还卡语言成绩。现在搞个二次招生的国际班补录,摆明就是割信息差的韭菜。看看人家东北农大和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合作项目,人家可是实打实双导师制。
说句实在的,真要冲着农林专业去,内农大的草业科学确实能打,但报计算机真不如去呼市的民营培训机构。那些校企合作专业的就业报告从不敢公布真实就业率,去年某软件工程班毕业生里,三分之一在教培机构卖课。与其砸钱在名不副实的高收费专业,不如踏踏实实选个传统农科,好歹能蹭到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