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大学和大学之间,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大家努力争排名,争地位,想证明自己在进步,自己是最好的。
学生成绩好不好,由学校评判。学校成绩好不好,自然也有专业的机构来评审,虽然每个机构的评审标准有些差距,但结果都大同小异。
2025年,软科的大学排名也出来了,软科一直被认为是衡量全球高校学术实力的重要参考之一。
13所985高校,入围国际百强名校榜单,香港大学也实至名归!
清华大学这次排名提升到了全球第18位,比去年上升了4个名次。北京大学也进步了1个名次,排在第23位。
这两所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旗帜,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培养出了无数优秀人才。
除了清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在第40位,复旦大学排在第41位。这些学校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这次排名上升了8个名次,排到了第30位,进步非常明显。中山大学排在第65位。
华中科技大学排在第73位,南京大学排在第75位,武汉大学排在第81位,四川大学排在第87位,西安交通大学排在第92位,中南大学排在第96位。
这些学校各有特色,在不同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香港地区的高校在这次排名中也有亮眼表现,特别是香港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都进入了全球百强。
香港大学排在第67位,比去年还上升了两位,连续第四年刷新自己的纪录。香港城市大学的进步更加惊人,从去年的101-150名区间一下子跃升到了第99位。
香港大学方面表示,排名提升主要归功于他们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尤其是在国际顶尖科学期刊上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方面表现突出。
而香港城市大学则在教师人均学术表现指标上位列全港第一,在高引用学者数量以及在《自然》和《科学》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上也表现优异,位列全港第二。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表示,该校近年国际排名持续攀升,有赖于教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在推动国际化教育方面的优势。
双非表现也亮眼!
这次排名中,还有不少“双非”表现出色。比如深圳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18所实力强劲的非“双一流”高校也凭借优秀的表现位列全球500强。
特别是南方医科大学,进步显著,首次入围了全球300强。这就证明不只是顶尖名校在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整体都在进步。
另外,在22所首次入围全球1000强的中国内地高校中,有安徽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18所“双非”高校。
排名依据:
软科的评价体系非常客观和透明,主要依据几个硬指标:教师和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数量、各学科领域的高引用学者数量。
在《自然》和《科学》这样的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量,还有就是师均学术表现。
它看重的是这些可量化的科研和学术成就,所以被广泛认为是衡量大学学术实力的重要标准。许多国家和大学都会根据这个排名来分析自己的情况,然后制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笔者寄语:
看大学排名固然重要,但排名不是选校的唯一依据。在选择学校时,除了参考排名,还得考虑自己的兴趣专业、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条件、校园文化、地理位置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等等。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