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又开始刷财经大学排名的事儿了。上海财经直接冲到第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挤进前三,这排名跟去年比变化挺大。有人说是评估标准改了,有人说是学校自己搞了新动作。我查了下发现,还真有不少门道。
国内排第一的是上海财经大学,重点学科是统计学和应用经济学,毕业去金融公司的人特别多。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得了A加,金融会计专业厉害,但这两所都在北京上海,毕业生起薪高。对外经贸的国际经济和法学不错,留学生多,适合想进外企的人。
西南财大在成都,金融统计学厉害,但因为地域原因,找工作的机会可能不如北上广。中南财大政法那边会计财政好,但名字听着像是政法学校,有点容易混淆。东北财大在大连,虽然不是211,但应用经济学排前面,性价比高。
国际排名的话,美国这边沃顿商学院常年第一,还有芝加哥布斯商学院。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和商学院也不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商学院亚洲第一,香港大学也不错。不过这些外国学校的学费太高,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读不起。
选学校要考虑专业和就业。比如学金融的人,上财和央财的应用经济学更强,但这两个学校竞争压力也大。对外经贸国际化程度高,能认识更多外企的人脉。西南财大在成都,生活成本低,但实习机会少。中南财大政法的法律结合金融,适合想考公的人。
软科排名看重科研成果,教育部评学科看实力,就业排名则看毕业去向。不同榜单标准不一样,不能单看总排名。比如东北财经虽然综合排名不高,但某些专业比211学校还好。
最近听说2024年排名又要变,可能加了AI评分。比如上海财大建了计算金融实验室,可能影响排名。西南财大在成都扩招,说不定以后就业更容易。杭州那边搞金融科技走廊,可能改变传统财经名校的地位。
选学校别光看名头。比如东北财大某个校友,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去了硅谷工作。还有人故意选冷门财经学校,反而在细分领域脱颖而出。其实关键在自己选的专业和实习经历,学校只是起点。
教育部要给学科评估加上AI影响力指标,这对重理论的学校压力大。像中央财经大学的传统学科优势可能被科技强校冲击。而且现在银行都在做数字化,西南财大如果没及时更新课程,竞争力会下降。
排名每年变来变去,背后都是学校在调整策略。比如对外经贸和国外大学合作多了,学生留到外企的人数增加。杭州的金融科技走廊出来后,可能催生新的财经强校,比如浙江工商之类的。
现在网上有人说排名不靠谱,因为每个榜单算分方法不同。有的看重论文数量,有的看雇主评价。比如QS排名里全球化比例分高,适合想留洋的学生。《金融时报》看就业率,适合打算直接工作的。
总之挑学校得自己权衡。要是想进投行,对外经贸和上财的资源更好。喜欢安稳可以考虑西南财大,但得多往大城市跑实习。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光靠学校牌子不够,还得自己折腾。
教育部最新的评估要和财政拨款挂钩,可能让学校更拼学科建设。要是人工智能评分系统普及,那些论文多的学校可能会掉队。未来几年排名肯定还会变,但不管怎么变,还是要看学生自己怎么选。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59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