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奖是唯一一个对专利权有关的发明创造予以奖励的政府奖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设置。它从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的角度出发,设立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和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奖项的目的在于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应用,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表彰对技术、设计创新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利权人及发明人、设计人。
最近,第25届中国专利奖的评选结果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公布,并引发了对于高校科研力量与知识产权状况的大讨论。其中,有81所高校以第一专利权人身份入选,在上述数据中可以体现出高校在技术创新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成果,并且能显示出高校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和对于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高校在专利奖中的表现情况,查阅了最近五届专利奖的评选结果。据统计有152所大学作为专利权人进入名单中,其中84所是双一流院校,其余的68所为双非本科院校。这意味着双非高校的专利创新也做得不错,渐渐地露出了头角来,打破了以往“一流高校”一枝独秀的局面。
清华大学获得26项专利奖,在所有的获奖高校当中排名第一,显示出了其科研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其后是华南理工大学,有23项专利奖。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也是近5届评选中唯一两所获得专利奖项超20项的高校,被称为“发明之王”。排在第三位的高校有3个,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天津大学每所都有12项专利获奖。我国的985工程院校都属于这些高校之列,一流高校具有技术和设计上的创新能力。
排在第六位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有11个专利奖。第七位的三所学校分别是大连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大学,它们各有10个专利奖。江南大学是211工程院校,温州大学是双非本科院校,都位列前10,尤其是温州大学,是一所双非院校能够站到前面的位置让人眼前一亮,这也能看出双非院校在专利创新上开始强势起来。
尽管北京大学作为一流大学取得10项专利奖成绩,但比起排名靠前的高校来说它的表现不够好,为人们的比较和议论提供了思考材料。排名第10位的为山东大学,共取得9项专利奖励。获得8项专利奖励的高校分别是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浙江工业大学。其中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属于双非本科院校,与985高校分庭抗礼。
而获得7项专利奖的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获得6项专利奖的高校分别是四川大学、江苏大学和东华大学。之后,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各有5项专利奖,4项专利奖的高校有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获得3项专利奖的高校有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获得了2项专利奖。在近5届评选中,有63所高校各获得1次奖,这也体现了获奖高校数量比较分散。
从整体趋势来看,“双一流”高校依然在中国专利奖中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双非本科院校渐渐突出也成为不可忽略的闪光点。温州大学不仅进入前10,而且和其他双非院校比如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一样有赶超一些985、211高校的势头。这些变化说明中国的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竞争的局势正在发生转变,创新能力、专利转化水平不再是仅仅依靠学校级别的体现方式,更多的是反映出了具体的科研实力以及技术转化的能力。
高校在中国专利奖上所展现的表现可以看做是对于高校科研水平的检验,也体现了高校在知识产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它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并且促进了高校间的知识产品竞争优势的发展。伴随着非双非高校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力量,在知识产权这一块它们会在今后取得更出彩的表现。
高校专利奖的整体分布及所取得的成绩显示了目前我国学界与企业界知识产权的不同层级状况。以后,随着知识产权制度越来越健全、高校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之后,我国专利奖也许会成为中国越来越多高校表现科研能力并且服务社会发展的新场所。对于高校在专利奖励上所取得的成绩有何评价?面对双非院校强势崛起的现象又如何理解?请分享您的观点。
声明:壹贝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wangteng@admin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756005163@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ebaa.cn/61600.html